一、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
拉格朗日方程与牛顿运动定律的关系,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运动规则以及相关物理定理都是不同的。
二、运算定律的原理?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三、运算定律的由来?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有理数命名由来 “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个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一词是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而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中国在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依据日语中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把它译成了“有理数”。但是,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其英文词根为ratio,就是比率的意思(这里的词根是英语中的,希腊语意义与之相同)。所以这个词的意义也很显豁,就是整数的“比”。与之相对,“无理数”就是不能精确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而并非没有道理。
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比,例如3/8,通则为a/b,又称作分数。0也是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整数也可看做是分母为一的分数。 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有限或为无限循环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称为无理数,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数。 有理数可以用大写黑正体符号Q代表。但Q并不表示有理数,有理数集与有理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理数集是元素为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而有理数则为有理数集中的所有元素。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基本运算法则 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2]相等或者相反数[3],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的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几个数相加能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减法运算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把有理数的减法利用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法进行运算。 乘法运算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实积的符号,然后后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运算 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意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实数分类图 注意: 零不能做除数和分母。 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 在做除法运算时,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若在算式中带有带分数,一般先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若不能整除,则除法运算都转化为乘法运算。 乘方运算 (1)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例如:(-2)的3次方= -8,(-2)的2次方=4。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零的任何正数次幂都是零。例如:2的2次方=4,2的3次方=8,0的3次方=0。 (3)零的零次幂无意义。 (4)由于乘方是乘法的特例,因此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完成。 (5)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是1,奇次幂是-1。 有理数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a+(b+c)。 减法运算律: (1)减法运算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先乘,或者先把后两个相乘,积不变,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某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ac
四、偶数的运算定律?
偶数求和公式1+3+5+7+9+…+n+1除以2。所有整数不是奇数(单数),就是偶数(双数)。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双数),可表示为2n。若非,它就是奇数(单数),可表示为2n+1(n为整数),即奇数(单数)除以二的余数是一。在十进制里,可以用看个位数的方式判定该数是奇数(单数)还是偶数(双数)。个位为1,3,5,7,9的数是奇数(单数);个位为0,2,4,6,8的数是偶数(双数)。
五、运算定律的定义?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方正称为运算定律。
六、运算定律的含义?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比如“”a+b=b+a,就叫加法的交换律;a*bb*a,就是乘法的交换律。还有很多这样的,包括向量运算定律、矩阵运算定律等。
加法的意义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叫加法。(如:a+b=c)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七、运算性质与运算定律的联系?
没有必要按年级分开。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③减法的性质:A: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B: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差里的减数,a-(b-c)=a-b+c
④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⑤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⑥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⑦除法的性质:
A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B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八、拉格朗日的故事?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
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
1762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解有关月球何以自转,以及自转时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的难题。拉格朗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获得了科学院的大奖。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传遍了整个欧洲,引起世人的瞩目。两年之后,法国科学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个卫星和太阳之间的摄动问题的所谓“六体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拉格朗日毫不畏惧,经过数个不眠之夜,他终于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从而再度获奖。这次获奖,使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766年,拉格朗日接替欧拉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在担任所长的20年中,拉格朗日发表了许多论文,并多次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大奖:1722年,其论文《论三体问题》获奖;1773年,其论文《论月球的长期方程》再次获奖;1779年,拉格朗日又因论文《由行星活动的试验来研究彗星的摄动理论》而获得双倍奖金。
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是在方程论方面。他的“用代数运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结论,可以说是伽罗华建立群论的基础。
九、为什么有时候用拉格朗日中值求极限会错误?
因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有一个变形,即所谓的有限增量公式:f(x0+Δx)-f(x0)=f'(x0+θΔx)Δx,0<θ<1。
用这个公式计算就会正确
十、拉格朗日条件?
[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若函数f(x)满足条件: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
显然,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当f(a)=f(b)时的特殊情形,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罗尔定理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