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港与申花相比底蕴相距甚远,上海人喜爱追随申花很多年,作为新人上港球迷是哪些人?
我告诉你,我是正宗上海人,上海的球队我都支持,申鑫,申樊,嘉定等等,相信大部分上海人跟我一样。过去十多年,申花动荡,成绩不佳,没球队可以为上海争气争光,现在出来了个上港,成绩越打越好,大家都喜欢!所以鄙视所有挑拨上港和申花的关系的人,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爱上海的人!
有人问,为啥过去上海有个中远这么多人讨厌。因为中远怎么起来的?靠挖申花的墙脚,惹了众怒。
而上港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讨厌?我是上海球迷,我爱上港,也爱申花,希望上港早点成熟多拿冠军,希望申花尽快恢复,找回过去的气质和老申花的精神!
跟我一样想法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看我最新的文章!
没有必要拿申花与上港球迷的地域作比较,说申花底蕴简直是扯淡,现在的申花与上港都有老申花的底蕴?申花只不过换个名而已,没有蓝魔的努力,申花就是绿地队名。何为底蕴?一是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二是内情,功底。三是事情的内涵;内情:洞察底蕴。四是 文化的涵养。部分老申花的底蕴,上港与申花或多或少沾了一点边,有人说企业文化,通俗的说法,就是老板的文化,老申花是徐根宝与其弟子一起打出来的名声,名气,创造了申花的传奇,而现在申花和上港有很多徐根宝弟子,传承多少底蕴?估计谁都说不出来。既然说不出,也不知道底蕴的含义,提出底蕴论,不是扯淡吗。底蕴,不是一个名称没有变就传承了底蕴,也不是队名一改底蕴就不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相信申花也好,上港也罢,会创造出比徐根宝更为适合俱乐部的底蕴。不要一直拿底蕴说事,其实是个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
二、如果权健被查了,撤资了,长春亚泰是否有机会回到中超?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在束昱辉没有正式涉足足球之前,真的鲜有听闻权健集团的名字,更不要说权健是做什么的!但是自从束昱辉和泰达闹掰之后,大手一挥开始搞足球之后,权健二字如同当初的恒大一样在中超彻底响了!
商人的头脑和阳光是非常锐利的!权健借壳天健松江之后,顺势而为建立自己的品牌!第一年就相邀被恒大遗弃的卡纳瓦罗,正式在中甲的这一年迅速建立起了自己品牌效应!可以说是风光一时四起!
随后冲超成功后,为了进一步布局,关于权健要建造自己的专业级足球场,发展自己的青训系统等等新闻层出不穷!俨然将权健名字彻底打开了!随后第一年中超之旅的成功也让球迷看见束昱辉的魄力,第一年就拿到亚冠资格无疑更加为权健注入新的力量!
在外援上权健也是抓住球迷的心里!球迷看球为了啥,不就是好的成绩和超级外援嘛!随后重金引进帕托(买来帕托是非常成功的),德甲铜靴等等,排面一个比一个大!但是权健在引进外援的同时也被外援咬了一口,维特塞尔和莫得斯特都相继离开,让权健三线都非常被动,球迷都报以同情!
现在种种情况都对权健非常不利,但危及不到权健俱乐部,只是权健俱乐部的口碑势必会收到影响!
当然束昱辉这两年花在足球身上的不下十几个亿,不会轻易就撒手!也可能会通过足球来挽回自己的形象!
假设真的要发展到那一步,对于长春亚泰而言也没有机会替补登陆中超!俱乐部所有权可以转让但是中超资格是不会转让的!首先想接盘球队的大集团大有人在,尤其是像应有中超资格的球队!权健进行全盘大甩卖,下家非常容易,借个壳就可以打中超!
长春亚泰要想以替补名义打中超,除非权健足球俱乐部就地解散或者宣布放弃中超资格!但这个情况微乎其微!
一个借壳搞足球的大集团到这一步能说啥!墙倒众人推一点都不过分,只因为自己的根基本来就不正!
我是柱子 喜欢的点赞 关注一下你对权健俱乐部未来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无论权健被查的结果如何,亚泰都不会回到中超,因为权健只是中超俱乐部的投资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权健撤资中超,但并不代表这支球队没有人看上眼,只要有其他企业接手,那么就一定能继续留在中超。
在中国的职业足球发展,除了国安,鲁能等少数俱乐部没有更名之外,其他俱乐部都基本上换过投资企业,因为俱乐部只是一个商行,可以通过交易来换其他企业来投资,假如权健因某种问题导致必须离开足球,那么天津政府都会想办法找些当地企业尽快接手。这些都是最正常的操作,更何况现在权健只是有问题,但还没有严重到影响到企入的收支。
就是因为之前的中超俱乐部经常出现更换投资方的原因导致球队的名称一直随企业而更换,足协做得最正确的一项就是要球球队更改一个中性名,其目的就是让一个球队的名称一直延续下去,在这一点上是值得为足协点赞的。
而亚泰要想回到中超,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吧,那怕真的有一个名单可以增补,相信更多的政策只是让亚泰与去季中甲第三的球队打一场附加赛,而不会直接让亚泰顶替的。
三、中超球队的足球场不够专业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不建专业的足球场?
中超不建新的足球场,或者草皮不太好,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一、中国大城市土地稀缺性影响了建设的可行性
中国由于土地不是私有,而大城市的土地又稀缺,而中超很多俱乐部集中在大城市,要一个俱乐部要投入那么多钱买地去建设一个球场,可能性很小,最贵的是地,而不是建设成本,一块净地,没有拆迁等问题的地很难找,很贵。
如果是由公家出地的话,而产权就变成混合,那么很可能什么时候又要因为什么问题征用这块地,赔一点钱拆了,俱乐部也不得不投降,特别是拆了之后这块地可以卖个几十个亿,所以土地利益导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变成球场可能只是用来带旺某个地区,然后带旺了土地贵了,就很可能面临拆的风险。
土地问题,是阻碍建设球场的直接原因。
二、中超好时光不知道能多久
中国足球职业化那么久,中超好时光就那么6年,而黑暗的时光多少年,所以信心还不足,还不知道这一波,能玩多久,特别是这一波有很浓的上层兴趣带动。万一上层之后改为热推篮球,那么怎么办?
要长久发展一段好时光,才让人看到信心,要持续玩,敢投入。
信心不足,是阻碍建设球场的内在主要因素。
三、中国的足球消费还不算很理想
建一个球场那么多钱,要多久才能回本,这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活开销被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大块占据的时候,在娱乐方面的开销不敢太多。
根据之前的一份报告,每一场中超的平均目标票价大概等于电影票价,如果高于,大家就喊贵了,现在的电影票价平均大概40到60左右一张(包含各种优惠),一般中超年票价格都会集中在600到900元(40X15,60X15)附近,因为这是中国球迷娱乐开销的合理价,也就是大概等于看一场电影差不多。如果再高,就难了,有些球迷就觉得还不如把钱放去看电影,然后回家看电视足球直播算了,也不是踢得特别精彩。除非你是亚冠半决赛,决赛或夺冠的关键战之类。
很难回本,是阻碍建设球场的根本原因。
中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本赛季,多个俱乐部加大了投入。众多大牌球星和教练纷纷登陆中超,中超的比赛激烈程度越来越强,观赏性也越来越好。然而,中超在商业运作和包装上缺乏了些“时尚的元素”,除了球迷吐槽的球衣“丑”外,还有就是球场的问题。这也使得中超在包装上不仅比不上日韩联赛,甚至比不上泰超联赛。
中超16支球队中,只有上海申花的虹口足球场和天津泰达的团泊球场是没有跑到的专业球场,其余都是带跑道的综合性体育场。这些带跑道的综合性球场不归俱乐部所有,除了平时的中超比赛外,还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比如举办演唱会,对于草皮造成了严重损坏。
专业足球场虽然看球效果好,但是修建一个这样的球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耗资太大,虽然现在中超球队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是修建的一座现代化的大球场的花费够一支中超中下游球队10年的运营费用,在没有当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球队老板掏这么一大笔钱很不现实。
二、大多数城市都有现成的体育场,只要付点资金就可以作为主场,可以进行比赛,对于俱乐部投资人而言,没有必要去修建一座专业足球场。
三、中国足球能不能持续火爆的发展下去还是未知数,随着U23政策、限制外援的新政颁布,中超联赛眼看就要冷却下去,在政策干预下,投资人看不到长期搞球队的信心,短线玩玩的话,更没必要举债去建一座专业足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