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长话短说。
文明和文化还是有区别的。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相对于野蛮。
文化的意义就要广博得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而又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比如服饰文化,餐桌文化,酒文化,等等。
此外,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等等也是构成东方文化的核心。
那么,西方文化是什么呢?
西方文化其实就是基于基督教的文化,其核心就是“原罪”与“救赎”。尽管基督教后来分成了三个大的分支,即天主教,东正教和清教,但基本教义都差不多,都是来自于《圣经》。换句话说,《圣经》就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那本书”。
另外,与东方的“黄土”文化相比,西方又是“蓝色”或者海洋文化,比东方文化更富于探索性,进取性和侵略性。发源于希腊地中海的“蓝色”文明注定了西方文化的危机性和外向性。
西方文化属于阳刚文化;东方文化属于阴柔文化。从天道上分析阴柔一定可以克制阳刚。这次新冠疫情把两种文化一下子就全部比较出不同点出来了。
二、法国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特点?
不知道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占据着世界经济强国第6位,法国的驻华企业拥有着15万中国员工这个现实,法国的研究与开发的支出更是超过了英国与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于第三位。法国的一些家喻户晓的品牌诸如标致雪铁龙,米其林,家乐福,欧莱雅,达能,阿尔卡特等等也早已来到我们身边。支撑法企屹立于世界经济浪潮核心的是它们独有的企业文化,而这些文化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法国企业文化有什么吸引力
相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法国企业则比较人性化,比较注重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这样,对于一些资金投入回收期较长的工作计划,法企更容易接受一些。一般的,法企需要中国员工的原因常常是这个企业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市场。因此,了解法国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人,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人备受企业的青睐。如何理解领会管理层的期望,并能预见其需求,如何能使领导层理解中国现状,成为法企内的中国员工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这时法语就成了优势。虽然大多数的法企官方语言都是英语,但法语作为法国人的母语,在准确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英语的翻译往往不如他们用法语那样贴切。当然,并不是说不懂法语就不行,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用途是更广阔的,只是同等条件下,多懂法语自然会显得具有比较优势。除此之外,法企和其它大多数企业一样,仍然看中人才的沟通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同样对人才的主动性,创意性,诚信度和忠诚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法企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中国员工,有人把法国人称为欧洲的中国人,说明这两个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共同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三、求法国的特色文化?
法国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学、艺术设计、戛纳国际电影节、遗产日、饮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学。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
2、艺术设计。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成世界领先地位。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专业的学校凭借其“法国制造”闻名海外。阿维尼翁戏剧节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于1947年创立,有力推动了法国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殿堂、走入民间。
3、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4、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
5、饮食。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主要偏好牛肉、烤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酒、橄榄油、鲜奶油。一顿标准式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法国出产的葡萄酒举世闻名,波尔多、朗格多克、勃艮第,这些名酒产区都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