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的起源是什么?
最朴实的看法:酒来源于粮食和水。
它的起源众说不一,我想大概是一个偶然的原因,人们发现了酒的秘密。大概经过也许和发现豆腐和臭豆腐的故事一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记载,也是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
《酒浩》中说:“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而在这两种说法中,又以杜康造酒之说流传更广。
曹操有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早在汉代他的名字已成为酒的代名词。
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却要早得多。
秦汉时期成书的《世本》有“少康作秫酒”之说,《说文解字》中解释“少康,杜康也”。
少康是谁?夏朝的一代君主。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战国策.魏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这一记载把时间一度提到大禹时代。
无论仪狄还是杜康,都是传说。但我们从中可以肯定,古人在偶然中发现了酒,经过历代的改进和推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孕育出深厚的中国酒文化。
我给大家分享一篇做酒的小故事,有一农夫,秋收时不慎将一口袋高梁倒入水缸中,数日后缸内飘出异香,农夫惊诧。 这时,过来一仙风道骨的长者,告诉农夫,你缸内要出琼浆玉液了。但是你得按照我吩咐的去做。农夫忙问,如何去做? 长者说,明天你要想法找到三个人,每人给缸内滴一滴血,方可。 于是,第二天一早农夫在大街上等人。一会儿,过来一个文人,风度翩翩,农夫说明所求之事。文人慨然应允,给滴了一滴血。时近中午,又过来一个武将,也给滴了一滴血。下午,路上一直没人,等到酉时,天已昏黑。过来一个疯子。农夫无奈只好让疯子滴了一滴血。此时,缸内突然飘出奇异的香味,尝之,醇香溢口,清凉甘冽。农夫于是在缸上做个记号,写了个酉时的酉字,点了三个点,意思是那三个人的三滴血,于是就有了酒字。 时至今日,喝酒之人,一开始文质彬彬,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就是让那个疯子的血作怪的!
二、国产喜力和奥古特哪个好喝?
你好楼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贰锅
奥古特更好!它使用本地水质和农作物。口感更合适!
提及啤酒,自然第一想到德国啤酒,德国是世界上啤酒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众多啤酒技术重大革新的发源地。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日尔曼那样钟情于啤酒,德国在15世纪初就发明了贮藏啤酒技术,一直到19世纪初有了冷藏技术以后便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贮藏啤酒。后来,德国又开发出无醇啤酒,这种不含酒精,但口感与普通啤酒无异的饮料,在现代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德国啤酒讲究传统,有着近乎苛刻的酿制工艺。现存所有5000多种德国啤酒的酿造方式,几乎都参考着一本1516年制定的《德意志啤酒纯酿法》。其中16世纪德国颁布的法律:啤酒花、大麦、水共列为啤酒的三种元素,可以说酒花成为啤酒主原料就是由德国发起。之后,1906年,法律又把酵母加入啤酒原料中,除此以外,纯酿法典不允许其他原料存在。
这种经典而纯正的德国啤酒,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并且传播很广。1903年,一个叫做汉斯·克里斯蒂安·奥古特的日耳曼人带领商船队,带着德国优秀的酿酒师和上乘的德国啤酒原料在中国的青岛登岸,次年,日耳曼啤酒公司成立,即青岛啤酒的前身。
珍贵原料的奥古特啤酒
一百多年之后,青岛啤酒这个传承了几代人的纯珍典酿开启了另外一个传奇——奥古特。当第一眼看到奥古特的时候,你也许很快就被它的外在吸引:皇家符号、皇宫印章等外包装的设计既有古典韵味又兼具学院气质,处处体现着享用者的尊贵,而其内在更是系出尊贵血统。啤酒酿造专家都非常了解,啤酒的血统是以酵母为主,酵母是啤酒的灵魂。每一个酵母都是有生命和血统的,当年奥古特带来的所有原料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酵母了。
据了解,在没有冰箱的时代,从德国带来的珍藏酵母用甘油法保藏。而负责酵母的筛选保藏、扩大培养的职位一直是由驻在青岛的德国专家严格把持。后来,在那个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的年代,虽然德国专家撤走了,但这块酵母的待遇始终不变,负责筛选、复壮和保藏酵母的人一直是公认为人品最好、工作最认真的青啤高级员工。而且,与其他啤酒酿造岗位不同的是,直到上世纪末,酵母的操作方法始终坚持师徒密授不外传。冰箱出现后,这块传世酵母一直保存在零下45度的超低温中,并且存放酵母的冰箱,保管的钥匙必须是由保管人同时到场打开,才能启用。酿制奥古特啤酒的就是这块优良纯正的酵母。一瓶优良的啤酒,除了灵魂的酵母外,大麦的麦芽、酒花都是至关重要的原料。大麦麦芽是除占有90%成分的水之外的最主要原料,奥古特啤酒只会用加拿大的悠净溪谷和澳大利亚辽阔田野的金色二棱大麦,才能酿出阳光般的色泽和味道。大麦种子必须是非转基因产品,种植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沉积。
相对于麦芽带来的甜味,啤酒中清爽的苦味是酒花的贡献。奥古特使用的是被誉为“捷克黄金”的萨兹酒花,在每年六七月间开花,盛开时花香飘十里。萨兹酒花不仅给啤酒带来了香气,而且它的抗氧化能力和稳定性,保证在生产中不需要任何添加剂。
可见,奥古特的酵母、麦芽、酒花可谓是精心挑选的上乘品质,如此珍贵的原料,足以体现它延续了德国尊贵血统,也堪称啤酒中的奢侈品。
严格遵循酿造法典的酿造工艺
一瓶好的啤酒,有了好的原料,还需好的酿造工艺。青岛啤酒一直秉承百年的传统酿造工艺,百年经典、传承正宗。奥古特要经过1800道关口的严格检测,绝对的“纯净化酿造”,即在绝对低温的条件下,经过45天自然发酵, 这要比常规发酵啤酒(15天到30天)发酵得更加充分,更为成熟,啤酒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另外,啤酒的酿造工艺或许比红酒还复杂些。红酒原料的葡萄中有糖,而啤酒原料的麦粒中则没有,麦粒中有的只是淀粉,所以啤酒的酿造比红酒多一道的酶转换工序。所有的麦粒中本身就可提取这种用于转换的酶,相当于天然的植物蛋白。
三、酒的历史是怎样的?
没错,酒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文人政客都离不了酒。
曹操言,杜康可解忧。于是在文人大行隐逸遁世的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经常聚坐一起曲水流觞,他们纵情饮酒,用心感受自然之道,发现山水之美,洒脱不拘泥的生活方式成为众人追慕的对象。曲水流觞的雅趣,竟是赋诗的串联点,杯停处,饮酒赋诗,身在自然,乐在酒中。这些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俯仰于山水之间,以酒为媒,完成了“我”与山水自然之间的交融,奠定了中国山水观基础层。正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方才能出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状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六一居士别有深意,道出自古真会饮酒者,心性应如魏晋士人随性旷达,真率通脱。酒能助性,而酒趣往往也非在酒中,小酌半醺刚好。一勺不濡才会更多一分酒意。饮酒需在山林亭台之间,古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等习俗,在山水映衬下,饮酒赋诗更有雅趣;
王维送别朋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故乡与异乡之景全在杯酒之中,景色不同,酒质不同,对酒之人更不同; 张祜来拜访杜牧,二人拎酒同登齐山“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在山间喝酒共诉心情,酒的作用在山林中发酵,他们一同感慨人生百年有几,借酒而念良辰美景,心中实感不应休放虚过。
酒是最好的交流媒介,又与山水融为一道。人在其中,忽觉天高地迥。物之本相又有什么是不能洞悉的呢。酒、山水与哲学同是一种相即相融的状态,而中国文化的根基皆来自哲思,一事一物皆能如诗人能化老庄思想入酒中一般,洞察体悟物之本源,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