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问答

你感觉全国各地酒量大排行靠谱吗?

啤酒之家 2022-06-05 03:11 编辑:admin 206阅读

一、你感觉全国各地酒量大排行靠谱吗?

首先,这个酒量省市排行前面加了个“网友心目中”就足以说明,此排行仅供参考。

本身酒量就很难去衡量,全国也没哪个机构专门是负责监控全国各省市酒量的。

喝酒发展到今天,完全就是一种文化和爱好,文化如何去排名?这不合适。

但相对来说,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是有一定依据的。

第一,跟气候有关。北方相对南方气候更加寒冷,喝酒驱寒是北方部分地区一直有的习惯。

第二,跟北方人的性格有关。北方人多好爽义气,好以酒交友,关系好的朋友相聚也常以喝酒为先。

第三,就是当地习俗。北方无论婚丧嫁娶、大年小年,各种民俗节日都有喝酒的习惯。不仅喝酒还将就酒礼酒文化等等。

综合以上,只能大致分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喝酒,在更多场合会喝酒,因此北方人酒量会高于南方人。

但至于说北方哪座城市酒量更高,甚至都精确到人均多少毫升,这全无根据。至少我身边酒量好的人,绝对不是都来自一座城市,也绝对没有人精准的说出他所在的城市人均喝酒多少量。

这个网友心目中酒量最高的省市排行,大家全当参考,不要以此起了争执。

喝酒世界第一的是俄罗斯人!第二是中国青海。

做为一个四川人,对酒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四川的名酒之多在全国是很有名的,但是品牌越大假酒越多,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喝五粮液都不一定喝到过真货,喝假酒一喝就上头,又能喝多少呢?所以四川人公斤级酒量的还是很少的!

青海人独爱青稞酒,青稞酒就不一样了,因为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价格也不是太高,所以勾兑的假青稞酒很少出现,加上青海的高原寒冷气候,长达六个月的冬季也给无所事事的青海人有了更多的喝酒锻炼机会。42度的青稞酒我亲眼见过三个青海人喝了十五斤。青海人可以一顿酒连续喝一天,醉了继续喝,喝完继续醉…

东北,华北有不服的可以去战,提醒一下全青海海拔都不低于两千米,高原缺氧的情况下你还能喝多少?

二、我是青岛的,暑假期间想带孩子出去旅游几天,有什么好去处推荐一下?

暑假夏季旅游首选云南,云南省四季如春,湖光山色,四季如春,少数民族多,了解民族风情及历史故事,很有意思,值得慢慢细玩,云南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玩的城市很多很多,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还有很多风景优美的湖,滇池,泸沽湖抚仙湖,爬玉龙雪山,石林,古城,云南游玩方式建议2种,一是自驾游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游玩,规划一条线路玩,可短线挑几个城市玩,经曲线路就是昆明大理丽江一线,长线可以走的更远些,第二种是跟团游,跟团游虽然也能玩到所有景点,但时间紧,经常一早就要起床集合,一天可能只能玩一个城市,但好处是大巴全程接送,住宿吃饭都包含了,相对来说是经济很多的,云南省我去过2次了,但依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今年应该还会去,那里的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太吸引人了!

可以在省内转转,就两天的时间,远了你也去不了。

三、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会考虑后事,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产丝的地方,武则天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所以唐玄宗对他是很信任的,什么大事都交给他办,认为他能够拯救时事,称为救时宰相。

那活着的时候,自是恩宠无比,稳如泰山。

但确实年纪大了,到了开元九年,已经71了,眼看身体不行要挂。这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自己当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难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烦,一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说。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但是他跟姚崇关系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当宰相,张说便在后面动手脚,指使人弹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听,还是让姚崇让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气啊,当了宰相之后,就告发张说私下跟王爷接触 ,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于是,张说就被贬到外面当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时候,他一算,也就是这个张说有能力对他们家不利了。因为这时候,张说通过平定边乱有功,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宰相了。

那怎么办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与老张跟我有过节,但是这个人比较贪财,喜欢珍玩之类的东西,等我死了之后呢,你们就把我这些年珍藏起来的东西放到我的帐前。如果他来了,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尽早避难。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过的东西送过去,只请他写一个神道碑,然后如此如此,这样就能保我们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会了,张说当然要来啊,自己的大敌终于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来,看到外面摆了好多东西,一下就走不动了,盯着不放。姚的儿子们知道了,他父亲的第一计成功了。

赶紧把这些好东西送过去,只求对方给自己的老父写个墓志铭,这对文人来说不是事,而且张说确实是大文人,文坛领袖人物,跟当时的许国公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是燕国公啦。

而唐朝给人写墓志铭,其实跟现在写软文一样的,无非就是夸两句,属于收费项目,而且收费不低,唐朝公务员工资不高,很多还是发花椒这些实物,所以给人写墓志铭是当时名人的一大收入来源。

张说一看,这送来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东西,本来不想写,但这些东西太好了,那就写吧。

写墓志铭那自然要写好话,虽然肚子里对姚崇有意见,但不能写出来,不然,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张说小鸡肚肠。所以,张说这个墓志铭也写得漂亮,尽是好话。什么“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儿子们拿了这个墓志铭,千谢万谢,留下宝贝回家了。

张说得到宝贝之后,玩了两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觉不对,自己把姚崇写得太好了,说出去,那岂不是说我张说捧姚崇。

于是,张说到了姚家,说昨天写的那个东西,我想了一下,还有一点东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儿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张说答,有什么不好改的,笔墨的事。

姚崇的儿子们说,请宰相大人来看一看,到了后院,一看,是块石碑,那块墓志铭加班加点赶工,已经刻上了。

这一下。张说的脸青了,又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改好了,再刻一个碑就行了。”

答:“这个你要问皇帝。”

“为什么?”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们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说写得很好呢?”

皇帝看过了,而且说好,那已经定了板啊,你说不好,那你跟皇帝说去吧。

张说这才上了当,而且他后面还想着打点小报告,揭发姚崇的问题,结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志铭上,不是说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吗?怎么这会又变了。

张说:……陛下,我可以抽自己两嘴巴子吗?

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也有些人死前扔用言语或者行动伤人杀人,真可谓虽死犹坑人。能在死前设计弄死活人的人,一般都是人杰英才;但是也有沽名钓誉之徒,在临死前一语拉来无数人殉葬。以下分享几则历史小故事,以证明“人之将死、其言也坑”!

秦穆公一生雄才大略,他东平晋乱,西霸戎狄,灭国十二,益地千里,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辅助下,采用王道治国,一次外出狩猎他的马被三百野人吃了,秦军捉住野人欲斩之。秦穆公说他们饿了才会偷吃马,此非野人之罪,于是赦其罪且赐给他们衣食土地。后来秦穆公在于晋国的交战中被围,快被晋军俘虏之时,一群野人冲出来悍不畏死救了秦穆公且击败了晋军。秦穆公释野人而得救的事被广为传颂,同时被广为传颂的秦穆公将死之时让子车氏三贤殉葬。秦穆公死前说:子车氏三兄弟贤明,当于地下辅助我,于是子车氏三贤被活埋殉葬!

秦孝公与商君是千古之下再无其二的明君强臣组合,二人变法强秦,收复河西,迁都咸阳,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秦孝公对商君无疑是充分信任的,可以说秦孝公就是商君,商君就是秦孝公,嬴鞅合体促成了商鞅变法的伟大成功。秦孝公为了商君,可以杀亲大哥,可以把亲妹妹嫁给商君,还可以把国土分给商君。秦孝公死前,认为儿子嬴驷不贤,故对群臣说:商君乃大秦驸马,亦是嬴秦公室之人,如嬴驷可扶则辅,不可扶则废之自立为秦君!这句话促使嬴驷杀商君,最终商君被逼谋反,嬴驷派兵杀了商君后车裂其尸。

明朝朱棣起兵靖难,通过一两年的战争击败了朝廷的百万大军,入主南京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当时有很多士大夫反对朱棣当皇帝,朱棣将这些反对的大臣尽数诛杀,多数是杀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严重的诛三族。方孝儒曾经亲自起草了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这道诏书写得文采斐然,可与三国时的陈琳、唐朝的珞宾王相比肩。现在燕王当了皇帝,让方孝儒替皇帝写即位诏书,方孝儒誓死不从。朱棣曰:汝不惧朕诛尔九族乎?方孝儒对曰:诛十族亦不惧矣!于是方孝儒的九族外加师生一族尽数被诛杀,本人则被施以腰斩酷刑而亡!

下一篇:XO要怎么喝
上一篇:啤酒的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