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一共过了多少次年?
“年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由它进一步衍生出谷物成熟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那个“年”。《尔雅·释天》里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都是用具体的事件来指代抽象概念——岁本来指木星(岁星),祀指的是祭祀周期,而年就是温带地区谷物一熟。
可见古人以谷物成熟周期,岁首祈年祭祀演变,形成了年的概念。不过各个朝代岁首时间不尽相同,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
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到汉武帝时期,确定了夏历正月为岁首的历法。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直至今。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周代《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虽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但是也展现了年终岁首周人庆丰收的场景。
到了汉朝,过年的意味就更浓了,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可见,根据笼统意义上的年的概念,中国人过年有至少4000的历史了。如果根据周朝有历史记载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依据汉武帝时期确定的正月为岁首的概念,距今约2200年的历史。
春节是正月初一,始皇帝的生日,这天春节,始皇帝公元前221年建国,号,秦,自号,始皇。221+2018=2239年
一共过了2239个春节
二、“中国”一词的本义是什么?
“中国”是“宇宙的中心”的意思“中原”这个词,随着文明圈的扩大,渐渐失去了其作为固有名词的性质。
“逐鹿中原”是争夺天下霸权的文雅说法,中原不再是只指黄河中游的肥沃土地了。也许,“原”这个字代表的地形,事实上已经不再存在了。“中原”很快被“中夏”,然后是“中华”所代替了。
关于“中国”,也来说几句。这个词本来不是指“中之国”,而是“国之中”的意思。在很多国家里,处于中央的国家叫作“中国”,这种说法与并不承认外国的“中华思想”相矛盾。
国=宇宙
即“国”就是宇宙的中央、皇帝的居城。这种用法在唐代还有。
“鬼才”李贺的诗中有“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句子。“箜篌”是乐器名,是一种竖琴;“李凭”是当时演奏竖琴的名手。
给李贺诗作注的方扶南为此句作了以下注释:
中国不可作中夏,只作都中解。
就是说,这句里的“中国”不能理解为国名“中夏”,而应该解释为“都之中”。
国之中心——也就是首都,换句话说,就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
在曹植的《远游篇》这首诗中,有“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之句。意思是说,昆仑山才是自己的家,中州(也就是帝京)并非我家。
同样在曹植的《吁嗟篇》里有“故归彼中田”之句,意思是,能不能像原来一样,让我回到田间?
受这种用法的影响,以后“中国”这个词与其说是具有“世界之冠”的气概,不如说更暗示着“有品位的古都之风”。
“中国”这个词,在语感上开始变得头角峥嵘,是在受到列强侵略的近代以后。
三、疫情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说出你的至少三个观点?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是好事,这次疫情能见证中国人民有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团结和雄胸壮志!为世界人民树立良好的印象,有与世界接轨改变世界格局造福人类的力量!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就国内经济遭受影响是暂时的;外贸和各个企业单位,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经济受到影响也是暂时的,坚信我们的祖国,在这次疫情中采取的措施会更加让世界注目!
疫情对中国来说好处是,一是就是通过这次疫情使全国人民在遇到重大事件中能勇于面对,敢于冲锋在前,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精神,顽强的与病毒作斗争。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勇于面对,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考验了全国一盘旗,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立即响应。从四面八方支援湖北武汉。这充分证明了全国一条心,只要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即刻出发,统一行动。也充分证明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三是通过这次疫情检阅了我国的医务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创新水平。检验了医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应用能力。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医务人员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次对卫生领域里的一次大考验。对中西结合方面来了一次现埸实践。
不好的存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这次疫情我们失去了很多医务人员和己故的病人。他们救治病人的精神和病人与病毒作斗争精神使我们难以忘怀。我们向他们致敬。二是国家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三是全国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影响,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学生不能按时到校学习。四是重点企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商业,旅游业,攴饮业等不能正常复工复产和开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和损失。我们虽然有很大损失和影响。但我们党和人民得到了一次考验,使全世界人民赞叹不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识大体顾大局。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支援世界各国抗疫情斗争,受到了全世界关注和赞扬,这就是大国担当。
四、中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中国?中国是在地球中间才叫中国吗?
天命使然(慢慢品,你会忽然发现我是站在宇宙的高度)
哈哈哈哈哈!必然现象,在宇宙中第一!这就是原始祖的本领,也是宇宙中的主宰,也是万物之祖,更是灵气之祖,善在先之祖,美在先之祖,不然就不会花花世界鸟语花香,四季分明,日月星辰大海。
五、你对中国看法怎么样?
答:祖国母亲,我的最爱❤️
1、我们是祖国的孩子,祖国是我的母亲,当然最好最亲。
2、穿过祖国柔美的视线, 孩子在您怀里放声高歌:
我是您的龙儿, 您是我的母亲;
陪您笑看风雨, 泪水滑落胸前;
手捧星辰追梦, 面朝大海研磨;
绝不畏惧强权, 无私给以残弱;
笑容绽放世界, 山河气势冲天;
迎风起舞欢腾, 狂澜暴风雨露;
手握双拳坚守, 迎风含笑拥抱!
我爱我的祖囯,党和人民政府把壹些贪官污吏惩治得井井有条,但愿以后蛀虫只要出现壹次就惩治得它们闻风丧胆,永远不敢抬头。
六、“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裹着树叶兽皮以打猎为生,于是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之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其是相对于周边的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而言。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其意与“中州”、“中夏”、“中原”、“中华”差不多。
就地理范围而言,“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西周时期,“中国”泛指西周及其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东周时期,随着诸侯国的膨胀,楚国占据的湖北、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也被包含在了“中国”之内;秦汉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基本包括了今天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地域。
汉代之后,人们通常将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之为“中国”。正因为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取得汉人的心理认同,往往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后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当时的南朝汉人政权虽已逃到南方,仍以“中国”自居,称北魏为“魏虏”。
至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中国”在古典文献中,有时还被用作诸如京城、中原地区、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国内等意。
(图片源于网络)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我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来成了我国的专称。
“中”字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周易》中多次出现“中正,中道,正中”。《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定理”。
“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即是“中央之城”,“中央之邦”的意思。
汉代开始,人们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但是各个朝代都没有把“中国”做为正式的国名,中国做为正式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才做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在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