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旅行团7人阳性,三省多地中招,上海是否成为又一疫情风口?
从10月19日,到11月19日,这波疫情终于结束了。准确得说是二波。
一波是西北,一波是大连。
前一波,如下所说。
10月21日(周四)到浦东机场转场苏州,可是近日上海旅行团7人全部阳性的消息,让心里一紧,能否出行成为麻烦?
上海是个神奇的地方,号称“魔都”。以这次疫情为例,尽管每天都有大量人员外国输入,尽管每天人员往来密集,居然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即便是浦东机场人员被感染,也很快制止于最小范围。
查了一下,上海的做法就是严格执行“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要继续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其实各地的规定都差不多,但去年去了两次上海,他们执行得非常细致,就是不走形式,一个一个查,很精准,这和整体素质高有很大关系。
当然,那个地方都有个色的。比如这次上海的两个教师,就被有的网友批评不守规矩。
但从披露的信息看,人家并没有。只不过是两地的政策之间衔接有问题。
既然混检的样品已经发生异常,为什么不第一时间通知旅客不要乱走,做好隔离准备。
这个事情不能让个人自己来判断,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一路的健康码都是绿色,如果不告知,是不能阻止人家出行的。
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非必要不要出行。
作为退休人员,约大学同学一起旅行,是非常正常的。
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弹,那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因为从大趋势看,疫情常态已经成为必然。
所有人只在本地或本国旅行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人员的正常往来和放开是大势所趋。
只要口服疫苗或药物研制出来,就和患感冒是一个道理。
所以,上海成为疫情重灾区的可能性非常低。
即便是有,也会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作为3000万人口的大都市,能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
后一波,希望把它的经验好好与各地分享!
同样都有冷链,为啥上海很少发生,大连却接二连三。
说明操作环节一定有漏洞。
湿操作人员的问题,还是操作始发地的问题,两地有必要憨憨交流一下!
但我相信,不管是上海还是大连,都会越来越好!
一:上海旅行团7人阳性,三省多地中招,上海是否成为又一疫情风口?
西安疫情的爆发其实跟一个老年人旅行团有关。旅行团的传播链条再度延长,这一轮疫情已经波及到宁夏,北京,湖北等10个省份,一共有54人核酸检测呈阳性。
这个旅行团有8人确诊,其中有7人是上海出发的旅行团,还有1人是西安当地人,曾经陪旅行团的人员在西安旅游。这8人在西安被确诊,上海并不是疫情的风口,毕竟有7人在上海登记前做过核酸检测的。
二:西安疫情波及到10个省份,超过50人受感染
这个从上海出发的旅行团至少7人被感染,但是疫情蔓延影响到的只不仅仅是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省,疫情还波及到宁夏,湖南,贵州,河北,湖北,青海等省份。
这一条疫情传播链条有50多人受感染,其中西安有8名病例,宁夏有6名病例,内蒙古有13人被确诊,甘肃有15名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湖南有1名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人,贵州有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各1人,北京和湖北各有2名病例,河北有2名无症状感染者,青海有1名阳性病例。
这些病例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有些是曾经到西北旅游,或者是跟西北旅行团的人有过密切的接触。
上海曾经爆发过几波小范围的疫情,但是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上海没有本土疫情。这个旅行团有8人都确诊了,有可能是在旅游的途中被感染的。
关于这波疫情感染源头,目前还在排查。内蒙古一个桐楠阁餐厅,有5名员工被确诊,都是上海这个老年旅行团的密切接触者。疫情是否跟这个餐厅有关?或者是感染源来自哪里,要看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全基因检测的结果了。
二、上海暴雨“淹城”:网红街道变河,马路上不见汽车见“巨浪”,全市防汛防台Ⅲ级应急响应行动已启动, 你怎么看?
昨天从浦东到浦西 没看见哪里有严重积水 媒体就是喜欢过度宣传吸引眼球 这种新闻夸大了是会引起负面影响的
上海各街区下水管道都重新进行了改造,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很正常,毕竟狂风暴雨连下几天的现象少之又少。
其实在城市排洪工程上我国大多城市均做得不如欧美的好,这是事实,一但连续下两天以上的大雨必然导致街道出现洪涝现象,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
虽然上海大多街道排洪工程均已改造完工,一但连续下大雨还是会被水淹,这有历史留下的问题也有当今存在的问题。
三、上海都有什么地区。
黄浦区 卢湾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闸北区 虹口区 杨浦区 闵行区 宝山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南汇区 奉贤区 崇明县
四、上海属于哪个省?
上海不属于任何省份,它是一个直辖市,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省级行政单位具体指的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行政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4种省级行政单位。
上海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不属于任何省份,它是一个直辖市,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省级行政单位具体指的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行政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4种省级行政单位。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中国海。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国际性港口,设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五、上海为什么叫魔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由于租界与县城的互相渗透互相冲突,形成了种种奇特的现象,这使它具有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魔性”,故而称之为“魔都”。
上海“魔都”的称谓来自日本。“魔都”一词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上海的别称之一的。一直到今天,它都被用来形容上海错综迷离的世相。
“魔都”一词的最早出处是1924年出版的一本叫做《魔都》的书,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代表作。
书中描写了中国租界时期的上海,这也是上海第一次被称作魔都。
这位日本作家在游历了上海之后,认为当时的上海由于租界与县城的互相渗透互相冲突,形成了种种奇特的现象,这使它具有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魔性”,故而称之为“魔都”。
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日企在这里扎根。在上海的日本人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聚集区,比如上海虹桥的古北区、浦东新区。
这些地方开办了日本学校,日式餐馆、超市、高尔夫球场等也越来越多,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之后受风靡一时的经典动画片《中华小当家》第34集标题“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战”的广泛影响,90年代的动漫爱好者们在成为新生代网络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力量的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地推广了“魔都·上海”这样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香港《文汇报》曾称上海是“日本人的第二个家”。据统计,在中国所有城市中,上海是拥有日本人最多的,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有十万之多。
在日本人的心中,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也是上海,除了上海的地理位置与日本比较接近之外,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亲和力,也是日本人特别钟情上海的原因。
现在,人们把上海称作魔都,更多的是取“魔力之都”的意思。一个让人着魔的城市,称之魔都,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