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劳,之前在杂志上看到过“惠安女”的服饰和形象,绝对是集美貌、善良与勤劳于一体的。
惠安女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他们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惠安位于福建沿海地区,惠安女主要是指惠安县东部沿海的几个镇的女性,大部分家庭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就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能下海、能耕田、扛石头、拉板车,还会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
这样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能做,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
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
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和传统汉族服饰明显不同,非常具有少数民族的风格,颜色搭配还有银饰的装扮都很特别。现在的惠安女服饰经过了几代人的更新换代,大致是这样的:
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
这种服饰,和她们日常劳作有很大关系。比如宽松的裤子便于下海,打湿了也没关系。很快就能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袖;黄斗笠可以遮阳,花头巾可以御风沙。据史料记载,惠安女的服饰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到了宋代渐渐成熟,明末清初以后,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本特征。
到了清代中后期,惠安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颜色更加清新亮丽。80年代末,年轻女子流行穿白色的“节约衫”,露出肚脐,再加上腰间的银腰带,民族风很强。
现在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大多是年长的惠安女,在外读书工作的惠安女穿着就和其他人一样。
仍然在惠安生活的年轻惠安女多数也不再穿着短到露出肚脐的上衣,裤子也不再是宽大的灯笼状,只是金斗笠和五彩缤纷的头巾依然如故,仍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长久印在人们脑海里的惠安女形象,也影响着人们对惠安的好感。
身上出现了红疹。很痒。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及怎么医治。
回答:1,啤酒的存放条件导致啤酒变质,综合你的食物导致过敏并发症;
2,喝酒喝吃东西睡觉后导致中风性过敏,
3,酒后空调下受风过敏。
还有其他中。我没见到症状不能断言,但建议去看皮肤科,自己处理就是先吃点抗过敏药,洗个热水澡。不见效马上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