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最基础的原因不是浙大合并过几所高校,而是省内其他高校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名头,金字招牌(211/985),不被外省的人认可,但凡有一个名头在,人们对这两所的差距看法就会不一样,这个名头也在教师招聘和招生生源上让第二的高校有天生的不足。由此吸引到尖端人才的可能性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第二,学校的教育经费天壤之别,浙大一年50个亿,浙工大一年4个亿。教职工队伍就像军队,军队没军费发不起军饷士兵吃不饱,怎么打仗?买不起设备实验仪器耗材,成果就是不一样,钱这个问题才是根本的问题。
第三,定位和境遇不同,所有的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浙大的今天也是靠一代又一代的老浙大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给浙江在高等教育撑起了一片天,敢跟清华北大肩并肩掰手腕,给浙江在高校界长了脸面,浙江当然也会回馈他相应的支持和鼓励,相辅相成,不断促进。而第二的高校无论名气和实力都还没有铺开,和省内其他高校也是伯仲之间的水平,都是一个娘,怎么可能就优待一个浙工大呢。
这么说的观点依据和现实参考。1.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合并了六所高校,反而下降了,所以合并越多不一定越强。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也能在40位左右,地位和待遇比省内其他高校也是超然的存在。2.南昌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在全国实力一般,没有浙江大学突出,省内被江西财经挑战,江西财经有全国重点大学名头护体。3.深圳大学苏州大学每年得到政府的经费很高,能聘请到很多顶尖人才,不存在市内(苏州深圳)能与之匹敌的同档次学校,一奶一娘,生源也是越来越好,可见经济支持对大学的重要性。
两者没有可比性,浙大是综合性大学,浙工大基本还是发展较好的工科类高校。定位不同,发展侧重点和轨迹迥异。这个问题还可以一分为三的回答:
(1)浙大本身实力超强,文理工农医经等都全面发展,在国内综合实力已经稳居前五。如果从近年来获批的国际重大奖项,重点项目,院士杰青等人才数量来看,一个浙大的体量几乎相当于临近江苏省2所985(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加上至少一个211(如南理工)的量。而且浙大地方服务和成果转化能力很强,可以说顶天立地。由此可见浙大实力有多强!而浙工大的实力和水平和四非高校江苏大学,甚至南京工业大学在一个量级。所以,浙大和浙工大至少相差3个量级,没有可比性。
(2)浙工大不弱,原来的浙江化工学院,地方服务能力极强。这么多年来浙江经济,特别是医药化工等产业发展壮大实际上和浙工大密不可分。近年来更是发力互联网,自动化等新工业。浙工大这几年引进的人才也非常厉害,并且已经培养了自己的院士,杰青长江等。这对于一个省属高校难能可贵。应该说浙工大有了经济强省浙江的鼎力支持,以及优秀的浙江生源,背靠杭州这块创业热土,其发展不可限量,实力过几年一定会达到211中上或者985中下的水准。
(3)浙工大总体还是工强文弱,尤其是没有医科,所以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向985中游水平发展。试想一下,哪个说得上名号的985没有医科?加拿大,美国等高校也都是有了医科才能排名靠前。所以浙工大发展虽然要有特色,但是还是应该考虑建立医科,这样才可能和浙大一论高下。
浙江经济在中国算好吗?
1、我来说说,我要说的是,如果拿在市场经济体系和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整体框架上来说,我感觉,浙江经济在全中国来说,应该就是最好的了;可能有人喷我一脸唾沫,说浙江经济有什么好不好的?都是假冒伪劣、都是蚂蚁经济、都是马云那样的大忽悠,根本不值一提的。
2、更有甚者,会列举一、二、三来反驳我的;就说呢,浙江的政治文化赶不上北京、甚至山东;金融、贸易、品质都赶不上上海;体量还有总产值赶不上广东;高科技产业赶不上深圳、甚至安徽;重工业赶不上江苏、河北;地利、资源地利赶不上东三省、湖北;人力资源赶不上重庆、河南、四川;凭借什么说浙江经济在中国算好的呢?没有道理呀。
3、那我们就来比试比试吧。浙江在省一级单位里,面积最小,排在第25位,后面的除了宁夏、海南是个省一级单位,都是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跟经济大省广东、山东、江苏比较,都要小;人口总数呢,却不算少的,排在了全国的第14位;可耕地面积,就更是在全国排在了第23位;而浙江省的GDP和人均GDP都排在了全国的第4位。
4、注意,这个都是包含在巨无霸的总量大省市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人均大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之内的算法;一个七山两水一分地的资源小省、人口密度大省,能够长期保持在第三、第四的综合经济实力水平上,还能不算好的吗?
5、剖析一下吧,看经济发展质量,上海是龙头,人均第一,无话可说,百年积累、底蕴深厚呀;广东总量第一,人均第六,紧邻港澳、四个特区、三个在手、政策倾斜、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加工贸易、占了六成;如果广东这些先天优势放在浙江,能说浙江就不如广东,何况浙江的人均已经走在广东的前面了;
6、然后,北京的人均也在浙江的前面,光是央企总部吧,就占了一大半了,还有首善之都的政策优势,有可比的吗?跟上海、天津一样,没什么可比的。所以呀,浙江这个人均第四,是实打实的、挤掉了水分的,真正藏富于民的、含金量很高的,比靠前的苏大强都硬气;
7、关键一点,浙江的自由贸易、自主经济、自发创业都是所有的省级行政单位不可比拟的,你那些北京、上海的央企吧、国企什么的,都是国家投资、国有控股的,你广东、江苏的那些外资、合资吧,都是欧美、韩日、台湾、香港的拿大头的,都是对外加工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是苏大强吧,也有很多都是集体企业、说穿了还是国有资本起底做起来的;
8、浙江呢,完全的民间资本、完全的民营企业呢,占了90%以上呢,你的国企什么的,都讲个行政级别什么的,都有退路的;你的集体企业什么的吧,都还是块头大、结构重、都还是半国有的;浙江呢,几乎就是全部民营的、个人出资的、个人承担一切风险的,不给国家添一点负担的,都是自生自灭的,自我救赎,自我完善的完全意义的市场行为的,你说,谁的资产质量好、谁的活力强吧?
9、所以,毫无疑问,浙江经济在中国算好的,浙江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浙江的未来才是中国的未来!
浙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都属于极高水平。虽然在总量上和广东、江苏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还是受限于人口基数过小而形成的规模差距,并非发展程度所带来的差距。以去年为例,浙江5850万人,经济总量高达6.2万亿元,全国第四,人均GDP仅次于江苏,谁能说浙江经济表现不好?
浙江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极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万,农村居民3万,全国第一。
在发展上,浙江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培养出各个行业的国内精英企业,如娃哈哈、阿里、网易、吉利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一省就占了将近1/5。在上市公司方面,成绩同样不俗,去年全省共有458家上市公司,仅次于广东。
在产业布局方面,全省发展比较均衡。宁波的工业制造与进出口贸易,杭州的电商业与信息技术,温州的服装与皮革,义乌的小商品交易等等都将产业链做到了极致。
其它包括金融存款、财政税收方面,浙江得益于产业优势,交的税比一亿的山东还要多,同样说明其经济发展质量极高。
浙江人善于开拓,有闯劲有胆子,在全球基本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义乌小商品和温州商人。哪怕就是种田,浙江人都想方设法承包土地种高价值作物。以珠三角为例,每年秋冬季种草莓的就基本是浙江人。这种想着法子赚钱的意识已融入到每个浙江人的观念中,不屑于墨守陈规按步就班,肯干肯拼。
在社会发展程度上,浙江小别墅遍地,豪车成堆。都在说明浙江有钱人多,生活水平高。比如民营经济为王的温州和金华,虽然GDP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这里的生活水平之高没几个地方赶得上。
在我看来,抛开一些枯燥的数字,浙江各方面的表现确实很强。经济发达,市场活跃,产业优良,民营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在教育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培养了大量的各层次人才。城市治理和营商环境极佳,现阶段浙江确实是发展中的标杆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