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问答

沈阳的北大营在什么位置?这里到底有什么故事?

啤酒之家 2022-08-03 13:29 编辑:admin 283阅读

一、沈阳的北大营在什么位置?这里到底有什么故事?

沈阳北大营,为于沈阳市的北部地区,南起南卡子们路,北到沈阳大二环。东起柳林街,西到今天北大营街。北大营距离当时沈阳方城,有大约六到八公里的距离。(方城就是过去盛京的皇城)今天北大营的地盘有沈阳军区司务长培养基地,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沈阳空军汽车修配厂以及留守处。还有沈阳军区政治部农场等,军队要修建东北抗日纪念馆的地方,就是在沈阳空军汽车修配厂后面的留守处的家属区的那个院子。地方单位共同使用,地方单位有沈阳金通汽车制造厂,沈阳三洋空调公司,沈阳中航机电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几家地方企业占据使用着。

二、日军是如何占领沈阳兵工厂的?

说起来就痛心!沈阳兵工厂,当时称之为“东三省兵工厂”,是张作霖苦心经营多年,花了大量财力和精力建造的。当时的沈阳兵工厂,是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但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借口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爆炸事件,悍然进攻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

沈阳,也就是当时的奉天。是张作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竟然轻轻松松就被日军占领了,让人心痛。

看看当时日军是怎么占领沈阳的吧。

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是日本驻扎沈阳的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这支大队一共多少人呢?标配1100人,但实际上只有700人左右。

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呢?王以哲的独立第七旅,战斗人员7000多人,每个连都有捷克式轻机枪12挺,捷克式步枪120支。

日军进攻北大营,是毫无胜算的,是一场赌博。

但是,张学良下令不准抵抗,一夜之间,北大营被轻松攻陷。北大营不抵抗,沈阳城也不抵抗,东北军一枪不放的逃出了沈阳,第二天,日军就大摇大摆的进来了。

沈阳兵工厂,日本人是知道的。所以第一时间过去看看,里面还有什么。

东北军给日本人留下了什么呢?有一份当时沈阳兵工厂被日军占领损失表显示:79捷克式机枪7000挺,38式步枪2500支,新式步枪9000多支,13式79步枪72679支……

除此之外,日军还得到了10万发炮弹,300多万发各种子弹,650多门大炮,2300门迫击炮,十多辆坦克。还有,270多架飞机。这些飞机可是张作霖的心头肉啊!

但是,这些飞机就白白送给了日军。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黄金和银元。

从此之后,沈阳兵工厂也开始成为日军的重要军火生产基地。此后的抗战中,侵华日军手里的武器弹药,有大约80%都出自沈阳兵工厂。当时的沈阳兵工厂,每个月就可以为日军提供步枪6000支、轻机枪80挺、重机枪50挺、75mm野炮约20门、37mm平射炮约40门、81mm迫击炮约20门……

不能算,一算的话你会心疼,你会想抽某人几个大嘴巴。

对比一下,武汉的汉阳兵工厂,在日军进逼武汉之时,全厂两万多名职工及家属和全部设备材料,连厂房的钢架、钢窗、铁地板都全部拆卸装船运往大后方,连一根钉子都没给日本人留下。

就算能原谅不抵抗,就算能原谅逃跑,能不能在跑之前把武器和设备破坏了,能不能把飞机和大炮都炸了?要知道,那些子弹炸弹炮弹,最终还是要落在中国人的头上!

日本关东军在制造了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后,谎称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向沈阳城发起进攻,同时派出步兵第29联队进攻沈阳兵工厂、飞机场和东大营。

当时沈阳附近守军有东北军独立第7旅,由张学良的卫队改编而来,实际兵力达到师级规模,共1万余人,武器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甚至超过日军关东军(轻武器方面)。

除独立第7旅外,还有讲武堂学兵总队,皆来自东北军各部的军官和军士,总计2300余人。

日军的进攻兵力不超过两个联队,尤其进攻东北军北大营的兵力不过800人,而驻守在这里的是独立第7旅的大部,兵力达8000人。然而值此生死关头,张学良的命令是:“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最终除少部分东北军抗命抵抗外,绝大部分放弃抵抗撤离了沈阳地区。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沈阳兵工厂的驻军和人员也紧急撤退,没有破坏兵工厂设施。这个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毫发无损的落入了关东军手里。

这所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化兵工厂轻而易举的便被日军占领,而且是完整的占领,事后该兵工厂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武器弹药供给来源。

如此重要的国防工业拱手让给日本人,作为东北军最高统帅的张学良实难辞其咎!

三、啤酒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

啤酒的起源:全球最古老的饮品之一。据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中的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多年以前,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地区,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而在公元前4000年前该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酿制16种啤酒。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景象。见图片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 巴比伦的 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实,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6000年前,居住在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大约在3000年前,波斯一带的闪米人学会了制作啤酒,而且他们还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献给农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那时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药用价值,纷纷用啤酒制作药物。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啤酒

公元4世纪时,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啤酒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其中英国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较有名的一种。英国出现的一种黑啤酒也非常有名,与现代的黑啤酒已经很相似。公元1世纪,爱尔兰人自行酿制出了一种跟现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时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纪,有了冷冻机,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就是这一发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滨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国人开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又在中国建了英德啤酒厂,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名称由来

  

“啤酒”的名称是由外文的谐音译过来的,拿啤酒的“啤”字来说,中国过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后来,有人根据国外对啤酒的称呼如德国、荷兰称“Bier”;英国称“Beer”;法国称“Biere”;意大利称“Birre”;罗马尼亚称“Berea”等等,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译成中文“啤”字创造了这个外来语文字,又由于具有一定的酒精,故翻译时用了“啤酒”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正因为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称啤酒为“麦酒”。

下一篇:大家都是怎么进国企的?
上一篇:如何申请注册连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