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啤酒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啤酒发展简史:
a)啤酒起源于4000D6000年前古埃及的尼罗河畔。
b)古代啤酒原形的特点:
i.利用空气中的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浊酒。(今比利时、德国)
ii.不用酒花而用不同种类的香料和草药。可加糖、柠檬、自加自饮。
c)最早使用酒花的国家是埃及和德国,直到十五世纪才确定啤酒需加酒花。
d)1850D1880年间:法国巴斯德确定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得出了发酵的本质是由微生物进行的一种化学变化的结论,并创立了巴斯德灭菌法。
e)1878年丹麦的汉逊氏确定了啤酒酵母的纯粹培养法,冷冻机也开始应用。
f)啤酒是产量最大的酒种,美国最多(2300万吨/年),消耗最多的是德国(180升/人年)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p酒花p水为主要原料o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德语:Bier)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千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二、最早的啤酒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而说起啤酒的来历还颇有些传奇色彩。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健忘的面包师,一天无意中把作面包用的生面团长时间的放在太阳下晒,生面团逐渐变成液体状态并开始发酵,由此发现了最早的啤酒酿制方法。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尼罗河畔发掘到一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蜒。
希望采纳
啤酒的历史 关于啤酒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四五千年前的中亚细亚,即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古代的巴比伦)等地。 一说起源于9000年前的亚述,即现在的地中海南岸地区。 古代的啤酒生产是家庭作坊式,原料、香料也不统一。一直到公元8世纪,德国人才将使用大麦和酒花确定下来。 19世纪中叶,由于加热方法的改进和蒸汽机的出现,以及后来冷冻机的问世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啤酒酵母的研究,使啤酒生产走向科学,并得以开始工业化大生产。 另有研究证明,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造啤酒的国家,不过当时不叫啤酒,而叫“”。只是因为王公贵族们偏爱醇烈的美酒,而把古老而甜淡的酒忘却了。时隔一千年后,近代的啤酒酿造技术,才又从西方传到了中国。 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我国土地上最早的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以后中国及外国商人先后在东三省、青岛、京、津、沪兴建了一大批啤酒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啤酒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1979年以后的10年,是我国啤酒业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年增长速度持续高达30%以上。 1988年啤酒厂发展到813家,总产量达656、4万吨,超过了日本、苏联、英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1993年我国啤酒总产量达到1225万吨,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位,从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参考资料:
三、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蓝带啤酒名字怎么来的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而举办的,故名“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但从这届世博会留给人们的记忆来看,却和这个主题相去甚远。美食出人意料地成为芝加哥世博会流传下来的经典。
首先是老少皆宜的麦片。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凯洛格兄弟将自己烘烤出的麦片提供参观者免费品尝。从此,麦片粥走进了美国人的早餐,进而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第一种具有独特口味的琥珀爆米花,是律克海姆在1893年芝加哥会上推出的。当时律克海姆的弟弟刘易斯发现了防止蜜糖粘到爆米花上的办法。这个秘方现在还在使用,而且至今仍是个秘密。
贝斯特啤酒公司将一种精心酿造的瓶装啤酒称作“精选啤酒”,根据包装创意,在其瓶颈上系一蓝色丝绸带作为标志。没想到这一小小的扎带装饰竟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系着蓝色绸带的啤酒,在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贝斯特啤酒”这个一直沿用的名称,都亲切地叫着“蓝带啤酒”,这就是蓝带啤酒的由来。
1844年,一个叫Pabst的德国酿酒师将他的酿酒坊从美丽的莱茵河畔迁到美国威斯康新州的沃土上,酿造出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特选酒,因为他们习惯在酒樽和酒桶上系一条蓝色的绸带,幽默的美国人干脆将它昵称为蓝带,蓝带由此得名。
四、啤酒的历史
中国啤酒工业的调整1900-1949年
1949年以前o是啤酒行业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o分布不广o产量较低,且绝大多数啤酒厂在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民国政府之间交替经营,经营极其不稳定,此外,酒花、麦芽发酵等原料主要依靠进口,酿造机械完全靠进口,生产酿造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专家手中,啤酒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性和市场认可度不高,造成了啤酒行业规模比较小,发展缓慢。同时,由于这个阶段外国侵略、战争、革命的因素造成国内经济比较困难,居民消费能力不高,饮用者主要集中在在华外国人、外国军队、上层华人,消费范围并不广泛。
到1949年,我国只有七八家啤酒厂,啤酒年产量只有7000千升。 虽然当时国内啤酒工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还不完善,生产技术也参差不齐,但已有极少数企业初露锋芒,如青岛啤酒,在1906年荣获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牌奖,成为中国首家获国际金奖的企业。
1978年底,中国啤酒行业年产量已经达到了40万千升,是建国初期的50多倍。 在这个发展阶段,国内啤酒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供应,开始探索性的走向国际市场。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啤酒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借助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很多省市自治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啤酒厂,包括一些偏远的或不发达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投入建设啤酒厂。一些重大的国有企业和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轻工业产业,啤酒也在投资行业之中,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 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伴随国外啤酒消费文化传入中国,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啤酒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形成了供销两旺的情况,啤酒行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年增长率达30%以上。
1970年--1978年期间,小城市建立一批2000-5000吨/年小型啤酒厂约100家饮用啤酒城市中开始普遍,啤酒专用装备开始定点生产。
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千升。
1985年,啤酒产量就实现了翻番,总产量达到310.4万千升。
1988年年底,全国啤酒厂家达到813个,总产量达662.77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产国。当时中国的城市数不足700个,意味着八十年代至少每个城市都有一家啤酒厂。
1989年--1992年相对稳定,623到1000万吨。 那是开始停止新建啤酒厂;啤酒市场出现竞争,小型啤酒厂面临倒闭,开始联合发展;专业装备生产得到改造,用新装备改造中型啤酒厂;产品多样化;主要采取挖潜改造,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中国啤酒业成熟期1989年 -- 今天
1994年雪花啤酒诞生,中国啤酒的总体量不超过1800万吨,规模开始出现个位数的增长。
2002年,中国啤酒开始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大啤酒市场;2013年中国啤酒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超过五千万吨。
2008年,我国啤酒出口量和出口额创新高,出口啤酒24.16万千升,进口啤酒2.81万千升,出口量是进口量的8.6倍。中国拥有啤酒企业几百家,连续亲爱呢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的称号。已经形成了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雪花啤酒、重庆啤酒等著名的的大型啤酒集团为先导,区域性品牌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精酿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好像又回归到七八十年代为了让更多的人喝上本土化的好精酿啤酒。
啤酒的历史已经非常之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那个时候,有古巴比伦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练习用大麦酿酒。
说起来话太长,非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建议你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