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啤酒的酒精度数
相对的讲啤酒好坏还是和原材料有关的,一般情况下以大米、麦芽为原材料的酒不是很容易上头,在一个酒精度数低一些的也不很容易上头,啤酒苦与啤酒花有关,一般讲越苦酒花的比例越高,这也是评定酒好与坏的标准。
麦芽度数与酒的好坏个人认为关系不大,现在酒的度数一般分为5度(无醇),8度、9度(纯生类,和一些正常品种),再就是10-12.5或者是13度,因地区不一样,酒精度数也不一样,我是啤酒厂的,一般我们定位产品档次10度以上的都属于中低档的,而中高档以上的大部分都是10度以下的,因为好的啤酒工艺,投料都比较讲究,所以价钱就比较高,但一般酒精度数很低,说的很多很乱,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啤酒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啊?
酒精、糖类、糊精、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类、二氧化碳等。
啤酒中的氨基酸啤酒中的氨基酸是原料大麦含有的蛋白质经过酶的作用分解而产生的。它的含量很丰富,并且都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啤酒中,是人体营养所不可缺少的。 啤酒中已分析出来17种氨基酸,这17种氨基酸中有7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就容易生病。
啤酒中还有多种多量的维生素,它既能治病,还能维护人体的健康。因为,啤酒是防病的补助剂,常喝啤酒的人在疫病流行时期,可以避免染病,还可以减少传染病侵袭的机会。 啤酒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不但有营养价值,而且还有医疗作用,如:维生素P.P不但是软化血管的常用药,并可帮助利尿,常饮啤酒可帮助消化,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啤酒中的泡沫可使啤酒具有清凉爽口、散热解暑的作用。因为泡沫是由于啤酒中充满二氧化碳而促发起来的。这些二氧化碳进入胃中后,遇热而膨胀又通过打嗝排出体外,从而带走体内部分热量,达到散热解暑的功效。
啤酒中的泡沫还可以软化啤酒花的苦味和酒精的刺激性。泡沫还可以隔绝空气与酒液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啤酒的氧化,有利于防止不良气味的产生。 泡沫可以保持啤酒的杀口力即二氧化碳与口腔粘膜和舌面接触后的麻辣感。这种口感是评定啤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将优质啤酒倒入杯中时,泡沫能从杯中升起,可持续五分钟以上,且细腻、洁白、挂壁、泡沫的持久性与细腻,持久,口味醇厚。啤酒的质量也就好。 气泡的稳定程度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而张力又与温度有关。据实验,啤酒的泡沫以10°C-12°C时最多,且持久,口感也最佳。
三、啤酒,牛奶的食品卫生标准是大肠杆菌和细菌菌落总数吗
啤酒标准中关于卫生指标的包括理化指标(二氧化硫,甲醛,铅)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中理化指标(蛋白质、脂肪、砷、铅、铜)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致病菌)
四、啤酒的质量指标都有什么?
一般而言,啤酒的质量指标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标准和保质期。其中,理化指标是指物理和化学指标,是可以用各种仪器或手段测试的指标,如酒精度、总酸度等;感官指标评价啤酒的外观、气味及口感。在感官指标中,啤酒口味的品评是最为复杂,影响啤酒口味的主要因素是啤酒中风味物质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探索风味物质与啤酒口味的关系一直是世界啤酒行业研究的一个方向。美国HACH 公司最新推出的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啤酒中的各类重要参数,集实用性、方便性与准确性于一体,将为啤酒企业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力工具。
大概有感官、酒精度、浊度、色度 、双乙酰、
五、发酵过程中什么是衡量啤酒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
发酵过程中双乙酰是衡量啤酒是否成熟的指标。
双乙酰是啤酒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啤酒的感官品质。双乙酰含量超标的产品容易产生饭馊味,影响啤酒的感官品质。
双乙酰在啤酒中的口味阈值是0、15mg/L,其含量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值,就会出现馊饭味、奶油味或者是酸奶味。对于优质淡爽型啤酒来说,双乙酰含量要求控制在0、1mg/L以下。
扩展资料: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已经研究清楚的酵母代谢生成双乙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1、由羟乙基硫胺素的焦磷酸盐与乙酰辅酶A直接缩合得到。
2、由乙酰乳酸经非酶促氧化脱羧得到。
酵母合成缬氨酸必须先生成中间产物乙酰乳酸,而乙酰乳酸在酵母中的合成代谢要快于分解代谢,这使得它在酵母细胞中逐渐积累。当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一部分被分泌到啤酒发酵液中,这部分乙酰乳酸会进一步生成双乙酰,这无疑会给双乙酰含量的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质检总局最新抽查结果显示:冷饮品质量“升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酰乳酸脱羧酶
双乙酰是衡量啤酒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
双乙酰含量
国标是100ppm
双乙酰
六、判断啤酒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1.透明度:
《啤酒》国家标准
GB/T
4927-91规定为: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物。在实际检测中,我们发现无论什么品牌的啤酒,也无论出厂时间的长短,啤酒中都会有一些沉淀物(或悬浮物),仅数量多少的差别。《标准》中“无明显沉淀物”就是一个含糊的词。所谓“无明显”,我们的理解是“不应有肉眼随意就能看见的异物”,企业为了给自己的产品质量辩护,往往对比较明显的沉淀,也认定为“不明显”,因此产生判定误差,作为执法检验部门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
2.色度:
《标准》要求:8-12度淡色啤酒为5.0-9.5EBC(优级)。现在的啤酒正向着淡爽型方向发展(尤其是南方),消费者对啤酒颜色的要求是浅一些好。为迎合消费者,啤酒厂家将啤酒的色度做得越来越浅,经常检测到色度为4.0EBC左右的啤酒,我们认为不合格,厂家却认为很自豪,因为消费者喜欢。
3.香气、口味:
对香气和口味的鉴定只有专业的评酒师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作为检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此很难予以正确的评价,除非酒质已变坏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
4.原麦汁浓度:
《标准》中规定为(X+/-
0.3)度才符合要求,在实际检测中,若低于(X-0.3)度,企业也认可为不合格,但若高于(X+0.3)度,则企业认为是自己多投入了,厂家的成本上去了,实际上也就是让消费者多得了实惠,若再判定为不合格,厂家觉得太冤,太委屈。设身处地地想想,企业的这些想法也不无道理,作为检验执法部门,我们应当维护《标准》的严肃性,依据《标准》,该判定为不合格的还是判定为不合格,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对企业表示充分的理解。
5.总酸:
《标准》中,对
8-12度啤酒规定为
<
2.6ml/100ml,我们在实际检测中感到,这项指标要求太低了,大部分啤酒的总酸都
<
2.0ml/100ml,最高也
<2.2ml/100ml,我们认为,指标放得太松,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6.保质期:
《标准》中规定:熟啤≥120
d,而实际上,大部分啤酒60天后,口感就有明显变化(老化),但目前仍没有有效地检测方法。
近二十年来,啤酒的产量迅猛增长,客观地说,啤酒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良萎不齐。应该看到,现在的啤酒检测项目还不够齐全,检测手段还不够完善,作为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应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标准》的修订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
增加可能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项目的检验。例如微生物的厌氧菌、含硫化合物等。
(2)判断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例如沉淀物的多少用百分比含量表示,香气、口味是否纯正,用几种典型的成份含量为代表来表示,这样可以避免争议的产生。
(3)指标数值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如色度的范围放宽,尤其下限可以适当放开;原麦汁浓度可以确定下限而不固定上限。
(4)随着啤酒生产技术的提高,有些项目的要求应该相应的有所提高,如双乙酸含量应降低一些,大部分啤酒的检测结果都在
0.05-0.10mg/l(有波动);总酸含量也应适当降低。
(5)啤酒的保质期不仅仅要从时间上予以限制,还应从某些成份的变化上加以限制,如啤酒的老化程度,现在普遍认为随着老化的加重,反一2一壬烯醛的含量有所提高,是否可以用它作代表,用作判断老化程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