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汴京啤酒厂现在还做啤酒吗
已经不做啤酒了。开封亚太啤酒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承认:2011年12月1日,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正式走入破产程序。2010年10月,汴啤结束了当年生产。河南省首个啤酒厂及品牌,曾经的中国啤酒业四强,中国首批外商合资酒企,这是成立于1958年的汴啤,在上世纪末为开封和河南积累的荣耀。
二、2011河南高考文科状元王盼个人资料及照片。
6月24日下午,在我省广大考生都在期待高考分数的降临时,开封高中的应届毕业生王盼取得了680分的骄人成绩。王盼的高考实考分数为660分,因为是省优秀学生,按照今年的招生政策,获得20分的加分,总分达到680分,今年文科总分为750分。王盼告诉记者,她这次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并且已经取得清华大学老师的承诺,录取之后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文科达人
人物:王盼
分数:680分
学校:开封高中
考生惊喜
6月24日下午,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盼盼,你考了660分,算你加的20分,是680分,祝贺你!”王盼身在省城的姑父第一时间向她报喜。“听到自己考取这么高的分数,我真的不敢相信那是真的,直到再次接到班主任的通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已经是事实。”得知自己获得高分,王盼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达人经验A
凡事总要争第一
王盼和父母一同住在开封市搪瓷厂家属院内,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微博),母亲则是亚太啤酒厂的一名退休工人,退休之后母亲成了王盼的全职“后勤”,主要负责她的健康和营养保障,爸爸则因为工作较忙更多地从精神上给予她鼓励和帮助,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从小就爱争强好胜是王盼的性格,因为凡事总要争第一,从小学开始王盼就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虽然有时候努力过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但我并不会就此消沉,我会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更残酷的挑战,这是我的原则。”谈起成长过程中的坎坷,王盼毫不避讳。
达人经验B
涉猎广泛助我成功
面对着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王盼选择的是从容对待。每天王盼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并坚决按照计划的一点一滴来执行,绝不遗漏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因为学习拥有计划性,王盼从未对“接下来要做什么”产生过烦恼,相反,因为计划合理,效率高,王盼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调整心情。
看球赛是王盼的最大爱好之一,“我喜欢足球这项运动,球员们那种不到终场哨响就绝不放弃的精神和对球队和球迷负责到底的责任感让我感动,我会把这种心得体会很好地运用到学习总结当中”。
王盼的另一大爱好便是读报纸,《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是她的必读之物,这也让王盼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报纸上的评论和深度报道我最爱看,从中可以让我对社会有所了解。如果可以,我非常希望就读清华大学新闻专业,做一名有思想有内涵的新闻工作者,让自己的声音也能够传遍千家万户。”
三、蓝剑啤酒曾是啤酒巨头,与青岛啤酒齐名被称“西南王”,为什么现在却不见了?
在互联网行业里,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突然之间宣布合并,从而实现“1+1>2”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家企业曾经就展开过烧钱大战,不过在2015的时候,两家企业宣布实现战略合并。还有马云的阿里巴巴收购新浪网、高德地图等等。
合并带来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两家企业不需要继续使用大量烧钱的手段从对方手中争抢用户了,相反,还在市场上形成了垄断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在这之后也变得更加顺利。
其实,这种事情不光在互联网行业比较常见,其他行业也是有的,比如当年的啤酒行业。
曾是啤酒巨头,与青岛啤酒齐名被称“西南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啤酒行业十分的火爆,也因此,全国各地有上千家的啤酒厂,就连国外的很多啤酒品牌也盯上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因为如此,啤酒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一些比较大一点的啤酒厂,为了更好的扩大市场,选择用收购的方式买下其他地区的啤酒厂,所以导致国内啤酒的品牌大量减少。
而当时的蓝剑啤酒在啤酒界是很有名的,有着“西南王”的称号。它能够得此称号也是情有可原的。
蓝剑啤酒创办于1985年,它是属于员工集资创办的民营企业,而且才花了几年的时间,就位居了四川省啤酒市场销量第一,可以说是当时的啤酒巨头了。
蓝剑啤酒在四川地区就有着大约85%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在贵州、云南等地也有着很高的销量,曾一度差点垄断了西南部的啤酒市场,甚至火过青岛啤酒。不过到如今再提起,却是很少有人知道了。
巅峰时候遇华润雪花,两家竞争蓝剑亏损达到6000万
蓝剑啤酒是四川本土的啤酒品牌,在当时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可就在蓝剑发展势头很好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市场被华润给盯上了。华润并没有选择直接和蓝剑展开烧钱大战,而是选择了并购。
在进入四川市场之前,华润先收购了雪花啤酒,拥有了自己的啤酒品牌。之后,华润开始向蓝剑发出想要收购的提议,不过这遭到了蓝剑的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华润没有执着于收购蓝剑,而是先以9000万买下了绵阳亚太啤酒厂,之后又以5000万的价格买下了乐山蓝带啤酒厂。同时把这两个啤酒厂生产出来的啤酒也冠名雪花啤酒,这样下来,华润的雪花啤酒在四川市场上也占据了很大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蓝剑啤酒作为本地的地头蛇,感觉受到了威胁。所以一口气买下了本地的10家啤酒厂,并和华润的雪花啤酒开始针锋相对。
而两家啤酒厂为了抢占四川的市场份额,纷纷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方式,就是客户可以先提货后付款,也因此,两家的产品大量出现在了市场上。与此同时蓝剑啤酒还和华润雪花打起了价格战。
不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没有给两家带来任何的好处,最后的结果是蓝剑啤酒每年亏损达到6000万,华润雪花每年亏损达2000万。
合资办厂后25亿卖身华润,如今已被人遗忘
在3年之后,蓝剑啤酒亏损了不少钱,它的的创始人也终于沉不住气。所以蓝剑啤酒和华润雪花两家为了双方的利益,坐上了谈判桌。
通过谈判,两家集团决定进行合作,所以在2001年的时候,一起成立了华润蓝剑啤酒合资公司,而华润占合资公司大约6成的股权。之后由合资公司在市面上同时销售雪花啤酒和蓝剑啤酒。仅一年时间,合资公司的收益就达到了8000万。
虽然蓝剑和华润两家在合资后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剑发现,雪花啤酒的销量在逐年上升,而蓝剑啤酒的销量却在不断下降。
所以在2007年1月份,蓝剑集团开价25亿元,把自己持有的合资公司约4成的股权,以及蓝剑啤酒厂的所有资产卖给华润集团。
因为这个决定,蓝剑集团的很多高管股东都成为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因为这个决定,让蓝剑啤酒的品牌逐渐走向没落,直至被雪花啤酒取代,在市场上消失。到如今,蓝剑啤酒已经是鲜为人知了。
虽然蓝剑集团至今仍然存在,不过它已经转型成为了饮用水企业,和啤酒品牌没有任何关系了。
很多人这样认为,华润雪花能够取得成功,依靠的是大量的并购以及大量的市场宣传。
在互联网行业里,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突然之间宣布合并,从而实现“1+1>2”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家企业曾经就展开过烧钱大战,不过在2015的时候,两家企业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可能是技术没有突破,逐渐被淘汰了,现在只知道青岛啤酒没听说过蓝剑啤酒。
可能是因为蓝剑啤酒没有良好的营销手段,斗不过其他的啤酒品牌。
可能是因为竞争太过于激烈了,然后又没有跟住时代的脚步,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