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问答

太武帝时代喝什么酒?

啤酒之家 2022-09-08 16:47 编辑:admin 142阅读

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路过盱眙时,曾向守城敌军索要酒喝。守军却给他送来一坛尿。拓跋焘一闻,才知道被骗了,便大骂道:“竟敢耍老子。弟兄们,给我上,把盱眙这坛酒给我端了。”士兵们接到命令,无不如敢死队员一般,疯狂进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酿酒技术大发展的时期。此时期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不同地区的名酒争奇斗艳。北魏时期的贾思姗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我国黄河流域地区民间制曲、酿酒的方法以及用曲、用水的诀窍。

《齐民要术》这本书可是一本奇书,此书主要讲述农业技术,因为此书贾思姗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大致相当于古代的袁隆平。因为《齐民要术》的普及,所以书中记载的方法也是广为流传。还有其他的一些史料如《水经注》、《荆楚岁时记》及部分正史上也记载了此时期的一些名酒。

当时所酿造的酒,按照用料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用黍(大黄米)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酒,据《齐民要术》记载了名酒桑落酒的酿制法:

“取糯米一石,冷水净淘,媲出著携中,作鱼眼沸汤浸之。经一宿,米欲绝醉,炊作一馏饭,摊令绝冷。取鱼眼汤浸米潜二斗,煎取六升,著携中,……经一宿,汛米消散,酒味备矣。若天冷,停三五日弥善。”

这种选料、用水、酿造及时间都严格要求的名酒,从魏晋以来历久不衰。唐代郎士元在《寄李袁州桑落酒》中赞曰“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可见此酒对后世的影响。桑落酒也是大诗人李白最喜欢的酒之一,李白还曾经喝桑落酒喝到几乎破产,可以说这种名酒确实名不虚传。

2.用稻米(糯米、粳米)为主要原料酿制酒。代表名酒叫做九酝春酿。九酝春酿本是曹操家乡毫州所产,曹操爱喝的所谓“杜康酒”其实就是这种九酝春酿,这种酒据说口感极好,曹操甚至还上书给皇帝推荐,可见他对这种酒的喜爱。

曹操在奏疏里面说到:“用鞠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鞠,正月冰解,用好稻米流去鞠滓,便酿法饮日,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石米止。”可见曹操不仅带兵打仗治国理政是一流,这酿酒也颇有一套,不愧是一代奇才。

3.用高粱(包括林米)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酒。所谓亮剑里面李云龙要奖励给柱子的地瓜烧就是一种高粱酒,梁米酒的酿造工艺似乎十分的复杂,但是酿成后的酒不仅色美而且味香,史称“超然独异”(真香)。

夏鸡鸣酒是当时高粱酒里面最有名的之一。这种酒因防效远古的林酒法酿造,故在酒名前冠上“夏”字。这种酒酿造时间非常短暂,用料也相对简单,所以一般老百姓是爱不释手,经常饮用,可以说是大众酒了,和今天的青岛啤酒差不多。

4.用糜子为主要原料酿造的襟米酣,这个堪称东方的威士忌,是一种烈性酒。这种酒非常厉害,颜色就不一般,有如油一样“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半升。饮三斗,大醉。三升不浇,必死。”就是说饮用三升都能醉死人。可见是一种三年陈酿的烈性酒,能长时间的保存,而且喝此酒之后会浑身发热,需要用水浇身,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除了以上这些名酒以外,《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用小麦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青州春酒、酚酒。用粟(小米)酿制的粟米酒、粟米炉酒等。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加胡椒、干姜、五加皮等浸泡而成的胡椒酒、和酒等。同时从《荆楚岁时一记》中也可以见到一些节日所饮用的酒:如元旦的屠苏酒、端午节的营蒲酒、重阳节的菊花酒等。

屠苏酒据说是在屠苏草盖的房子里酿制而成的一种酒,它是在酒酿好之后放入各种药草浸泡而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痈之邪的功效。可见早在晋朝时期人们就懂得用药酒养生了。

所以说今天的所谓“药酒”不过是古人玩剩下的而已。

此时期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酒,如山阴甜酒,它就是今天的绍兴老酒,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绍兴老酒就在全国闻名。酿造这种酒的原料是当地的精白米和麦曲,再用鉴湖十月到来年二月的水。

这种酒酿成之后,酒液呈橙黄色且透明,味道甘甜醇厚。酿成之后少则贮存三年,多则一二十年,而且越来越香,久藏不坏。所以也非常推荐大家尝尝绍兴的黄酒,味道绝佳,历史悠久,后来绍兴酒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种也越来越多,有女儿红、状元红及绍兴加饭酒等。

还有一种从域外传来的葡萄酒也很出名,葡萄酒又称蒲桃酒,当时上层贵族就已经广泛饮用葡萄酒了,比如著名的魏文帝曹丕就是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吃葡萄。所谓:

“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葡萄说。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娟,脆而不醉,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孽善醉而易醒。”

所以今天的著名桌游三国杀里面曹丕喜欢葡萄的图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曹丕确实非常喜欢葡萄。

古代官员与皇帝均有节假日。

唐代:唐朝除了常规假期,也有“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七天,中秋、夏至分别休三天假,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休假一天。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旬假制,那时十日一休,一般放在每旬之末,每月休三天。除此之外,宋代最重要的节日是岁节、寒食和冬至,在这三个节日,宋廷规定各放七天假,其中休息五天,另外两天值班。

圣节、上元、中元各三天,休息一天。春社、秋社、上巳、重午(端午)、重阳、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

明代:明朝官员的休假制度也是很完备的,出现了一些固定的休假日,如岁首、端午、中秋等。另外,对官员的病假、事假及探亲假均作了详细的规定。

扩展资料

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放假与上朝趣事

每个朝代的早朝制度也不是绝对的,这就要看皇帝自己是否亲政和勤勉。

一般每五天或者十天会有一个休沐日,那天皇帝和大臣都可以放假。

年假,过年休息三天,各部门不上班。

千秋节,皇帝、太后生日,皇帝停朝,犒劳自己或者陪伴太后尽孝,这没人会说半个不字。

常朝:常朝原本应该每日一次,随着中央集权日益严重,皇帝事务繁重、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后世帝王不日朝,明清该叫“御门听政”,明朝在太和门、清朝在乾清门,皇帝坐在门洞里,大臣依照品级从里到外站,除了一二品大员,都得露天站着。

也就是清代帝王口语说的“叫起”。

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

而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大臣们还是要来的,只不过时间可能就不像清朝那么早了。

扩展资料:

上朝时间是什么时候: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唐朝也在凌晨四五点左右。唐朝的皇帝应该是每天都要上朝,当然也有休息的时间。

朝中重臣也是每日上朝的,但是像是六部小官只能参加大朝,或者皇帝有事情要询问的时候才上朝,大朝一般是初一和十五。

古代的上班比现在还要劳累。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帝上朝

一般每天都要上朝,没有休息日。

皇帝虽然要每天都上朝,但是可以临时有事不上朝,毕竟皇帝嘛,权利大。因为一年365天能够坚持280天就不错啦!不仅枯燥乏味,还得耐得住疲劳。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父子非常能干,到后辈就不可以了,像嘉靖、万历整个就是宅男!

勤勉的皇帝每天都上朝,懒惰的皇帝十几年不上朝。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没有的,除非是生病了,过生日了什么的,才休息。

下一篇:蓝带啤酒是哪国的品牌
上一篇:酒吧啤酒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