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客了,总得炒几个菜,温一壶酒,一并邀左邻右舍的长辈、兄弟或乡亲陪客。开席后,先是各人不声不响的倒点酒在地上,大体是叫敬天地敬先人,然后是全桌人一口一杯,来个连喝三杯,这叫三杯通大道!菜也是随意吃,不劝的。
这之后,则是主人向客人和陪客的轮流敬酒,陪客的向客人敬酒,之后客人回敬。这样一个来回后,不行的话还得来第二轮、第三轮……甚至五杯六杯……一醉方休!
如果客人谦虚,则是好事成双、三杯通大道、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等等劝酒,搞得客人无可奈何,以醉烂如泥收场。喝的酒如果不是度数不高的家乡土酒,这种喝法非出问题不可。
有时如果主人感到还不够客气的话,喝了土酒,又拿出珍藏的瓶子酒(高度白酒),一般大家一餐不喝几种酒的话,那样更容易醉。但主人既然拿出来了,不喝点没面子。那就又有新节目了——划拳。一般是似醉非醉时一对一喊六啊六啊,哥俩好啊……,谁输了谁喝!越喝越输,越输越喝,……
禧文乐见,为你解读不一样的文字。
酒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一环,在中国民间几乎无处不在。
酒,最早出现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文化遗址,发现了装酒的器皿和酒的残留物,经过考古学家用碳十四的方法检测,遗址距今9000年。
考古学家根据酒的残留物还原了酒的配方,这是一种发酵酒,还申请了这种原始的果酒的专利,这说明在很早的上古时期,人们就有了制作酒的场所、专业技术和流程。
经过几千年的社会繁衍,今天在中国民间,酒几乎无处不在。
一.首先,是在大年除夕。在逢年过节,酒用于助兴已经必不可少。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在古代,古人会举办隆重的祭祀大典,会用酒来祭祀神灵,用酒来祭奠祖先;这一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用酒来庆贺,一起饮酒、吃饭,通宵不睡觉,叫做“守岁”。
二.重大节日要用酒。元宵节。
在民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狂欢饮酒;在正月最后的一天,民间叫做“晦日”,也叫穷日,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把酒洒在街巷或者路上,叫做送“穷”。
清明节、寒食节。
人们在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时候,用酒来祭奠,这个时候也是春天来到的时候,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扫墓和郊游。
端午节。
夏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节日说法比较多,人们会在这个日子祭奠屈原,会饮酒和祭奠;有的地方在这一天驱邪避灾,会用菖蒲酒驱瘟病,喝雄黄酒除恶,喝夜合花酒用来镇静神经。
中秋节。
中秋节是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月饼,登高赏月、泛舟赏月,在饮酒、品尝丰盛的美食瓜果中共赏一轮圆月。
重阳节。
这一天叫老人节,人们要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插茱萸,把菊花浸在酒中,饮菊花酒,用来预防灾病,除此之外,人们还饮桑落酒、薏苡酒、桂花酒;这一天又叫女儿节,有的地方家中有出嫁的女儿,就要备上好酒去接女儿回家。
冬至。
冬至这一天,又叫“一阳生”,是吉日,入九的第一天,人们要置办酒席、祭奠先祖,还会相互宴请友人。
在民间,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丰富的酒文化,细说起来,那就太多了。
酒在生活中不仅普遍用来助兴,还有更多的习俗,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让中国人的血脉更加亲和,宗族之间的情节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