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个传销式的BOSS广告!简直就是侮辱我们的智商,难道这样的APP,你会下载吗?
1.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还以为自己按错按钮,换成地方电视台的广告了。但最后出现“BOSS”后,我就彻底佩服广告策划者:你脑子进X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希望经过简单粗暴的狂轰乱炸,进行所谓的心理暗示,让大家习得性地输入“boss”,然后就可以在上面跟“单位老总”直接谈薪金待遇?
就凭借这个人人都跟“充血待宰”的老母鸡,等着挨刀子?
2.要说最冷的,就算是 蒙牛了!到现在,估计蒙牛所有员工还在无限单曲循环,仔细琢磨歌曲《凉凉》!!!不过还好,现在可以确定,第三轮只要赢,依然有出线的机会。
加油吧,梅西在片中表演的和球场上一样:面无表情!
3.马蜂窝与知乎,都在走一样的路线——大家是否记起来当年红遍神州大地的“恒源祥——羊羊羊”!嗯,现在这两个广告都在走同样的路线,只是马蜂窝还具有一定的剧情,知乎就是临死前要说: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此处脑补画风及声调音量)你——算了,不知道就去“头条”吧!!!
我个人并不懂广告,但很巧,周末和一个做广告设计的朋友一起看世界杯,中场休息时我们一起聊了聊这几个广告。
首先是几个汽车广告,凯迪拉克和奥迪,都比较中规中矩,与自己的产品定位是相符的。长城vv7的,找C罗做广告,对这款车的逼格肯定是有一定提升。
蒙牛的广告一开始也是中规中矩,但比起C罗面无表情的广告,梅西这段还有一些表演的成分,同为足球明星代言,蒙牛比长城更胜一筹。更巧的是,阿根廷惜平冰岛,网上将广告片段变成了段子,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青岛啤酒的广告被吐槽最多,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广告这么长,却没有真正get到产品的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广告的创意并非原创,而是借鉴了国外另外一个广告(有人说是买的版权,然后改的),原作是以色列电信广告,名字叫可爱的战斗,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朋友认为oppo这个广告是比较好的,至少是合格的。首先find系列的创意就是悬念,配合以大片的即视感。这次find X比此前的find me感觉要出戏一些,毕竟这次用的是足球运动员内马尔,表演上不够专业,而上次用的是影帝小李子,而且,正好和小李子的盗梦空间合拍了,当年广告出来后真的的震撼,也难怪oppo这些年业绩这么好。如果后面巴西能夺冠,或者有内马尔的段子,find X的广告估计也能热传。
最有争议的广告当然就是boss直聘了。说实话,互联网产品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本来就带着一种不够实在、不够可靠的感觉,购物类、社交类的还好,服务类、金融类的产品真的是让人畏而远之。这类广告,明星代言可信度还能更高一些。而boss直聘,采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给人一种强烈的传销洗脑,甚至是民工讨薪的气息,让人很不舒服。你一个boss直聘,可广告里连boss也没见到。用朋友的话来说,这个广告本身可能不算烂,但用得确实不是地方啊。
以上主要转发朋友意见,个人纯属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