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原料是什么?离开了茅台镇为什么造不出茅台酒?
1、生产原料:酱香型白酒: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的,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
2、原因: 茅台特有的水质和窖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
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
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二、酱香白酒泡什么最好?
酱香型白酒是可以用来泡药材的。大家都知道,酱酒中含有酯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是其他香型白酒的3-4倍,而食酸能促进人体健康、软化血管、健脾胃等功效。
泡药酒,一般要选用纯粮的白酒,特使是用高粱和糯米酿制的白酒,泡制的效果最佳,酱酒的原料是高粱,小麦,水发酵而成的酱香型白酒,作为泡药酒专用,效果最佳
三、酱香型白酒生产要求是什么?
酱香型白酒生产要求主要有原料,生产工艺和产标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有些酱香型白酒的厂家还要去原浆的储存条件和时间。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
四、酱香型白酒介绍?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1)酱香型白酒是大曲酒类,在我国十二种香型里,它的工艺是最复杂的(耗粮最高、周期最长、酿造环境要求最严格、香味成分最复杂),因为以茅台酒为代表,所以也被称为茅香型;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长是其风格特点。
(2)酱香型白酒的酒液颜色呈微黄、清澈透明,口感以酱香为主、略带焦香、酯香柔雅协调、香味细腻,因为空杯留香持久、杯中香气经久不散,所以有着“扣杯隔日香”的说法。
2、酱香型白酒的原料
1、水
(1)有句话叫做“水—酒之血也”,这说明了水对酒的重要性,所以茅台镇的人们不仅选择了赤水河的河水来酿酒,连酿酒时间都选择在赤水河河水质最好的重阳节前后(雨季过去,赤水河河水恢复清澈)。
(2)生产用水、降度用水以及加浆包装用水等等,都属于酿酒用水,其中生产用水中的投料用水、蒸馏用水对水质的要求最高,但水的用途不一样,对水质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2、高粱
酱香型白酒使用的是本地的糯高粱(红缨子高粱),糯高粱与其他高粱相比,结构较为疏松,适于根霉的生长。
3、曲
因为小麦是酿酒微生物最好的天然培养基,而由小麦制成的大曲,其实是是一种复合酶制剂,含有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种酶),在培养大曲过程中还形成多样的香气成分。
所以酱香型白酒大曲原料采用的是茅台镇本地的小麦,只有采取赤水河流域种植的小麦所制的大曲,才含有最多数量和品种的微生物,而这众多微生物非常丰富的代谢产物,决定了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样性。
4、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最为复杂、且周期最长,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简称“12987”,但正是因为这繁琐的工艺,所以带来了广受大家喜爱的酱香型白酒。
五、酱香酒酿制配方?
原料粉碎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2
/4
2.大曲粉碎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3
/4
3.下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1)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4
/4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4)堆集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5)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