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相声演员写的相声?
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相声演员写的相声,要说相声,现在最火的,得数郭德刚团队,德云社了,比如说郭老师和于老师说的声相都是自己编的,自编自演,很招人,很吸引人,真的是特别爱看,还有岳云鹏孙悦说你都非常好,招人爱看,张鹤伦,孟鹤堂都很好。
二、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
以现状和观众认知划分主流相声是以曲协成员为主的相声,非主流相声是以德云社为主的民营相声。
主流相声就是在市场上占据主流的相声;非主流相声当然就是在市场上的小众相声。 按照当前的市场状况,德云社的相声可以说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所以德云社的相声可以说是当今相声界的主流;与德云社类似的小剧场相声基本都可以划为主流相声。
非主流相声只能是小剧场以外,存在于田间地头、部队学校、机关单位等地的慰问型相声;他们不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也不需要考虑盈利问题,全部由国家拨款支持。
从郭德纲一直宣传的划分标准来说,主流相声指的是有正式编制的相声演员表演的相声;非主流相声指的是闲散民间艺人表演的相声,以他为首的德云社相声当然是非主流的,所以郭德纲经常自称非主流相声艺人。
从结果来看,郭德纲的划分标准和字面意思完全反过来了;这其中蕴含的是郭德纲多年的努力,硬是将小剧场相声从不被认可的非主流一步一步发展成了今天的主流相声;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带动小剧场相声的复兴,对于相声的贡献可以彪炳史册。 现如今,再划分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已毫无意义。
以德云社为首的小剧场相声已形成垄断地位,不仅仅是商演,就连各大电视台的相声,现在也基本被小剧场走出来的演员占据,比如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孟鹤堂、周九良、张鹤伦、郎鹤焱、烧饼、曹鹤阳、卢鑫、玉浩等都是民间艺人的代表。
三、相声定义?
相声的定义是指一种文艺形式。相声一般按说相声的人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1、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2、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3、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四、相声祖师?
有一种说法是说祖师爷是朱绍文,朱绍文是中国近代艺人,相声创始人,艺名“穷不怕”。隶汉军旗。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北京,艺术活动主要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等七位艺人称为第一波“天桥八大怪”。
《都门汇纂·技艺门》有一首诗咏“穷不怕”,称其善以白沙撒字,与弟子“贫有本”合说相声,在当时颇有名气。朱绍文幼年间在嵩祝成京戏班学丑角,未能唱红,改行多次,最后选择了说相声。他先后在北京北城和天桥一带演出,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首。对口相声、群口相声和太平歌词相传为他所首创,对北方曲艺和相声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五、相声题材?
相声一般按说相声的人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1、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2、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3、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六、相声 台词?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了吧?乙:都12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2,该小学毕业了,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七、相声,简称?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刘宝瑞、李伯祥、高英培、马季、唐杰忠、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苏文茂、李金斗、冯巩、郭德纲、于谦、姜昆、岳云鹏、孙越等。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分为北派与南派。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八、相声歌词?
昨日里阴天渭水寒,出了水的蛤蚌儿晒在了沙滩,那半悬空落下鱼鹰子,抿翅收翎往下扦,那鹰扦蚌肉疼难忍,蚌夹鹰嘴两翅扇,打南边来了渔翁一位,这有一位渔翁是来在了岸边,他倒说欢喜欢喜真欢喜,蛤了蚌儿就酒鹬子换钱,有鹬鹰落下了这伤心的泪,叫一声河蚌儿要你听言,早知道落在了这渔人手,倒不如你归大海我上高山,你归大海饮天水,那我上高山乐安然。这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你是伸头容易是退头难。
九、相声行话?
活:一段相声
使活儿:相声行话即逗哏者
量活儿:相声行话即捧哏者
倒托:捧逗互换
一头沉:捧逗之间是主次关系,一个词多,一个词少
子母哏:捧逗二人词差不多
倒口活:又名“怯口”,主要是学方言方音
柳活儿:相声演员们把学唱弦子书,十不闲儿、竹板书,京、评、河北梆子等戏曲选段、片断,以及演唱"太平歌词"、小调歌曲等统称为"柳活儿"。"柳儿"就是唱的意思,"活"指作品,舞台上表演学唱的方式,称为"使柳儿"。
十、相声文案?
相声在我国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一开始的以笑话为主慢慢的改变为现在相声的多种形式。如单口,对口,群口,和相声剧。相声直至今日还能这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皆是因为几代人的付出,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提练才浓缩成今天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