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旭的朋友?
张旭是一位书法名家,也是一位云吞豪饮的杯中客,虽然出身吴中,但其风格更似莽莽西北。张旭有很多朋友,李白、贺知章都是他的酒案前的好友,比起做官,张旭更爱敞开衣袍恣然饮酒,酒酣至意大可随性挥毫,潇洒磊落,变幻莫测既是他为人的风格,也是他笔下草书的风格,那时起,可能是世人感慨于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也可能是惊叹于他笔下出幽入明、不可测度的草书,大家更爱称呼他的作品为“狂草”。
二、贺知章张旭合称?
张旭的草书当时与李白的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
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合成“”吴中四士。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饮中八仙,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
三、张旭师承谁?
张旭书法,师从老舅陆彦远,间接师承智永禅师所弘扬的王氏书学,从他的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看到,其楷书功力深厚。但其并没有效欧虞立楷书之门派,而是专攻草书,用志不分,以致达到处若忘,行若遗的地步。
张旭生活在一个书法“尚法”的时代,但他的行为意识却只为冲破法的藩篱,从楷书直接到狂草,我们极少见到他还有其他中间书体,正是在极静与极动的矛盾对立中,体验到动极而静,静极而动的笔法骤变。《衍极并注》中说:“张旭天分极深,太极无极。”[i]这不仅是一种书法境界,更是天地之道的大化流行,张旭在“处若忘”的思考状态下,完全体验到宇宙万象在书法线条中的表达。在张旭的脑海中,也许早已打破了篆法,隶法,楷法,草法的界限,统归于一法,那就是法万象;所以,我们从他的《古诗四帖》中,总结出的所有审美语言都与自然现象有关,这也绝非偶然。
四、乌衣巷 唐 张旭?
乌衣巷不是唐张旭所作,是刘禹锡诗作。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五、书圣张旭名著?
张旭的诗作,《全唐诗》收有《清溪泛舟》、《桃花溪》、《山行留客》、《春游值雨》、《春草》和《柳》,《全唐诗续拾》收有《杂咏》、《见远亭》、《晚过水北》和《三桥》。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六、张旭的草书?
张旭的书法得之于“ 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
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
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
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 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
七、张旭草书。张旭被呼为张颠的原因?
个性狂荡不羁,尤其是喝酒之后行为癫狂,写出的书法作品更是想象奇特大胆,所以被称为张癫~~ 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八、张旭如何评价颜真卿?
史上没有张旭对颜真卿的评价。根据《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中记载,张旭对颜真卿说过,“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 “令其圆畅,勿使拘挛”这8个字就是张旭告诉颜真卿的执笔诀窍。
九、山中送别唐张旭?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不是张旭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十、张旭的行书特点?
张旭的书法艺术主要是在草书和楷书领域,尤以草书艺术著名,形成了他自已独有的书法风格。
张旭的草书境界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书法作品气势奔放,狂荡不羁;字行结构随心结合;轻重线条完美搭配;节奏也抑扬顿挫,和谐严谨。其水准已经是草书境界中的最高实力。他的书法作品和艺术水准几乎影响了后代所有的有名的书法家。比较有名的当属《古诗四帖》和《心经》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