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种保藏要使用什么菌种?
菌种保藏是指保持微生物菌株的生活力和遗传性状的技术。目的在于把从自然界分离到的野生型,或经人工选育得到的变异型纯种,使其存活、不丢失、不污染杂菌、不发生或少发生变异,保持菌种原有的各种特征和生理活性。
基本原理是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处于半永久性的休眠状态,也就是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限制在最低范围内。
干燥、低温和隔绝空气是保证获得这种状态的主要措施。
有针对性地创造干燥、低温和隔绝空气的外界条件,就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基本技术。选用4℃冰箱进行短时间的菌种保藏。
二、工作菌种和标准菌种的区别?
标准菌株:直接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通常默认为第0代菌株。
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 储备菌株或标准物质(经证明或未经证明) 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通常为第3-5代菌。
每一次的转接培养都是一次传代的过程,可以使用液体、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三、菌种各种菌种哪里有卖的呢?
据我所知,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原种、栽培种具有纯正的香味,不能有霉腐气味;母种菌丝洁白浓密;菌丝粗壮;菌丝不老化变色;以上都是优质菌种的特征,这种菌种在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就有卖哦,我都是在那里买的,很不错。
四、怎样制作菌种?
培育双孢菇三级菌种多以麦粒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污染率较高,或出现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现提出具体规范操作技术,供菇农朋友参考。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阴、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后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使用,但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所以,必须多清洗几遍;然后倒入pH值8~9的石灰水中,浸泡6小时后煮20分钟左右,至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麦粒,冷水冲洗后即可。 2.基本配方:麦粒(以干品计)100公斤、牛粪粉30公斤、石膏粉1公斤、碳酸钙1.5公斤。 3.基质混合:将麦粒与牛粪粉按1∶0.2比例混合,并同时拌入其他辅料,注意使牛粪全部粘附到麦粒上,水分不足时适量喷水。剩余牛粪粉待用。 4.装瓶操作:一般小批量生产多不采用标准瓶,而利用酒瓶、葡萄糖玻璃瓶等,装瓶灭菌。为降低生产成本,可用500毫升输液瓶。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1.5厘米厚,再装麦粒,装瓶时稍蹾瓶,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2把牛粪粉,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实,之后塞入棉塞。 5.灭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压力维持在0.15兆帕,保持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发菌期间,尽量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安装水温空调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可采用土法降温:发菌棚内地面上用砖码起20厘米高,铺上新塑料膜,将菌种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换水1~2次,即可使菌瓶内保持25℃以下。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施用;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杀灭。 8.剔杂处理:接种后第三天,即开始检查剔杂,发现任何非双孢菇菌丝的菌瓶,随即移出室外,有链孢霉菌污染的,应用方便袋从上往下套住菌瓶,慢慢移出。对一般杂菌的污染,可喷施药物后将料倒出,晒干后再次利用;对链孢霉菌污染,应远离培养室倒料,并予焚烧或深埋,空瓶用70℃以上热水烫杀,洗净后再用。 9.暂时保存:约经35~45天,菌种完成发菌,暂时不用的菌种,应予低温存放,一般保持2℃~4℃条件即可。 10.质量检验:双孢菇的菌丝浓白、清晰,生长有力,呈扇形生长,绒毛状菌丝多、整齐,气生菌丝洁白;现在采用最多的“2796”属半气生型品种,其菌丝旺盛、一致;没有黄白色厚菌被;菌丝浓白粗壮,遇高温时微黄、可出现少量束状菌丝,上下均匀一致。 瓶内菌丝生长不健壮、呈散乱状态,或有“退菌”、断菌”现象,料转色、结块或干缩,出现白色、浅黄色圆形块状物或不规则暗斑,有杂菌和螨类滋生,无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均为不合格菌种。若菌丝呈淡黄白色,且菌丝萎缩,生长无力,或生长中就有菌被形成,则为培养基较湿或较老的菌种;菌种瓶内上部菌丝收缩变干,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如果生长不均匀,表明麦粒浸泡和预煮时间不够;若生长中菌丝渐变黄,表明培养温度过高;若菌种瓶内上方出现很厚的菌被,是生产性能差或生理性状老化的菌种,不宜使用。一直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播种后不易吃料,发菌慢。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五、菌种怎么种植?
在种植菌种之前,需要先对菌房进行消毒,然后将发酵好的养料铺在菌床中,把门窗关闭好,之后将菌房的温度控制在60℃左右3个小时,再降低到50℃左右维持一周,使养料能够彻底的发酵,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种植方法菌房里养料的温度降低到25℃左右后,就可以将菌种种植到养料上面去了,养料的厚度最好不要低于15厘米,种植时每株的间隔在10厘米左右即可,种植好之后,需要让养料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很快菌菇就能生长出来。
六、菌种哪里有?
淘宝上面有 而且有很多种类的菌,做出来比放酸奶做引子效果好 很稠很香 一般是20元左右一大包
七、菌种如何制作?
1.
准备配料
菌种制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基质,其与植物不同,适合生长在木质纤维的土壤中,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7.8%、麸皮20%、石膏1%、糖1%、杀菌剂0.2%,准备完成后进行配制。
2.
基质配制
按照菌种培养基配方的比例称取配料,把木屑、麸皮、石膏等干培养料放置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用铁锹搅拌均匀,接着按料水比将冷水倒入容器中,糖和杀菌剂加入其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3.
接种菌种
使用韧性强的塑料袋装料,把袋口扎紧进行灭菌,等待一段时间后开始接种,尽量将菌种覆盖培养料表面,形成生长优势,能够快速的萌发,完成后扎紧袋口,进行培养。
4.
培养环境
菌丝培养适合密闭的环境,培养袋要放在培养架上,温度保持在25-27℃左右,并定期翻袋和消毒,大概30天后,菌丝就会充满塑料袋,等到其颜色变为浓白色时,移出培养室使用。
八、液体菌种配方?
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九、如何纯化菌种?
你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若是你不知道你所要纯化的微生物的特征,最简单的不知道它的菌落特征和形态大小,那现根据你要分离菌的特性,找适合的初筛培养基,找到你要纯化的菌。如纤维素菌,你在培养基中加纤维素粉或CMC-Na作碳源,这样就可以帅选出分解纤维素的菌。然后再用下面的方法继续纯化。
2.若你知道目标菌的形态,可以直接挑混合菌划平板,直到长出当个菌落,并且在镜下没有杂菌即可;或者挑菌稀释涂布得到当个菌落也行。 若有不明白可以问我!
十、真菌种类?
真菌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1、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2、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3、蕈菌:英语中的mushroom是一个多义词,作为生物名称通常译作蘑菇,是指担子菌中的那些伞菌,特别是双孢菇中的白蘑菇。mushroom还有一个更广义的解释,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与macrofungi 同义,这一语义按照国际知名学者张树庭的建议译作蕈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