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清酒

"淡泊明利,宁静至远"是什么意思?

啤酒之家 2023-03-08 19:38 编辑:admin 66阅读

一、"淡泊明利,宁静至远"是什么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二、行路难 原文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话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

三、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四、“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二句出自唐代司空图所著的《诗品二十四则》的《典雅》篇章,想来这两字恰是我此刻心理最好的写照,原玉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意思也不难,赏雨时节委坐于茅屋之中,斟一壶美酒,悠悠然,欣欣然的欣赏绵绵春雨,旁边有知心好友相伴,四周有修林茂竹(这让我想起了兰亭,想必魏晋时期的兰亭一定也是这样的)雨过天晴,蓝天上白云朵朵,林中有鸟相逐。弹琴者眠于绿荫之下,静听高峰上挂下来的瀑布。入眼处皆花,花落无声,人亦淡泊自如,若同那菊,(菊---华贵而高洁之物,记得曾写过一篇菊的诗句:小院残红曲径,秋深凄雨幽簧,恋花叠影怕风凉,雁捎春信去,偏有一枝香。香气凝寒沉露,最浓冷月青霜,冰池正好照梳妆,东篱相做伴,不肯为春伤。)

我爱这诗如人生的境界,或许这也是我能在诗画中可以了然的一种心境,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人生于天地间,理该处处是青山呀!见山是山,见山也不是山,那与大自然之间的不需言语亦相知的灵犀相通,是怎样的诗意人生啊~~~

手中有酒,座中有友,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再谈“不需言语亦相知”,这也是我所喜欢的一种境界,该句出自诗品中的《含蓄》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这冥冥的世界中真有主宰,操纵着万物的生灭沉浮。清酒满杯,顷刻间便尽了;百花争艳的春天,谁说不是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悠悠红尘,说来说去无非是一个空,就像瞬息生灭的海上泡沫。无论你涉世有多深,有多浅,纵然获取再多,到头来也被那主宰所收取。

都说是: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然万千说法,也抵不过一个“南柯之梦!”

“冲和淡如”又是一种心境,诗品中《冲淡》篇谈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让我们静默地顺从自己的本性,奇妙的机缘是那样地隐微,饮之以冲和的真元之气,把那些孤鹤之类作为同伴吧,与它们一起飞翔。那温和的风,苒苒地吹动着衣袂,翩然飘逸。听,风吹修竹发出的声音多么悦耳动听!将那美好的感觉满载而归。此情此境并不深邃,然却不能着意追寻。倘然一动了追寻之念,顷刻间就会感到与初心相违。

头上青天白云飘,满目青山入眼来,但是,青山不碍白云飞。山自青,云自飞,两幅景象,一种境界。犹如花开,犹如花落,有如风来,有如风去。

于是,任凭那风动,任凭那幡动,惟心不移。

微笑如花,人淡如菊。犹之惠风,苒苒在衣。

《诗品旷达》篇如此说道:“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虽说是“旷达“,也难免以酒浇愁。何也?人生不过百年,算来又有几何?欢乐时光太短暂了,而忧愁多多。何不想开一些,携一樽酒,每日里往那烟蓼叠翠,鲜花覆盖的茅檐前喝酒,相伴的有疏疏落落的雨点儿。喝尽樽中的美酒,手持着杖藜从山坡上逍遥走过。人世间,谁没有作古的那一天呢,只有那悠悠南山,巍峨依然。

无门和尚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一曲春歌行被当代全球著名的作曲家何训田闭门6年,用其任意创作法,创出了《云钟》---“雷峰夕照”的乐章,其大气之作,犹如清风拂面一样,将天人合一的境界感性地呈现在聆听者面前。----题外记)

随顺自然,无丝毫刻意,天天如此,天天便是好日子。这是一种“观自在”的心境,《诗品疏野》篇章中曰:“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是天放,如是得之。”以性情为依托,真正拥有而不受羁绊,取物于自然,当然自感富足,并以天性率真为期望。筑屋于松树底下,脱了帽子,无拘无束地看诗。只知道太阳升起了又落下了,根本不知世间是何时,也不想知道。像这等怡然自乐而志趣闲适,又何必一定要有所作为?如若能够放任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疏野之趣。

毫无负担地生活着,有自然之美,有自然之亲,无俗欲之累。坐看花开花落,卧观云起云涌。没有官海浮沉,亦无声色犬马。惟有一颗如洗的心,置于山水之间,有如闲庭信步。桃花红,李花白,融融岂只一色?燕子语,黄莺鸣,关关非为同声。这边厢红了樱桃,那边厢绿了芭蕉。

这正是:

琴书堪慰客中身,山馆栖迟悟净因。

闲启半窗看暮雨,晚凉新绿最怡人。

下一篇:永清酒店招聘信息(永清酒店招聘信息最新)
上一篇:贺清酒怎么瘦脸(清酒贺茂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