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威士忌好处?
小麦是欧洲人最早种植的谷物之一,从十九世纪开始在美国受到欢迎。肯塔基、俄亥俄、印第安纳州、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主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在酿造威士忌的过程中,大多数蒸馏商都会使用冬小麦。这种小麦在秋季播种,来年夏天收割。冬小麦与春小麦(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相比有合理的淀粉和蛋白分配比例(高淀粉、低蛋白质)。
在苏格兰,小麦广泛代替玉米蒸馏谷物威士忌(GrainWhiskey)。虽然很多威士忌被称作是谷物威士忌,但其实都是含有一定比例大麦麦芽的威士忌(BlendedWhiskey)。
小麦使威士忌变得柔和、顺滑和微甜,给威士忌更圆润的蜂蜜味道,减少了玉米所带来的突出个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麦威士忌比非小麦威士忌甜。
二、自制小麦威士忌?
原料大麦和玉米小麦混合一定比例,蒸熟,加入酒曲发酵一段时间,然后翻匀出锅进入蒸馏器蒸馏出原酒,调配好度数,加入橡木桶存一年后可以上市交易。
三、小麦威士忌酿造?
1、发芽:首先将去除杂质后的麦类或谷类浸泡在热水中使其发芽,其间所需的时间视麦类或谷类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而言约需要一周至二周的时间来进行发芽的过程,待其发芽后再将其烘干或使用泥煤熏干,等冷却后再储放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发芽的过程即算完成。
2、糖化:将存放经过一个月后的发芽麦类或谷类放入特制的不锈钢槽中加以捣碎并煮熟成汁,其间所需要的时间约8至12个小时,通常在磨碎的过程中,温度及时间的控制可说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时间都将会影响到麦芽汁(或谷类的汁) 的品质。
3、发酵:将冷却后的麦芽汁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过程,由于酵母能将麦芽汁中醣转化成酒精,因此在完成发酵过程后会产生酒精浓度约5﹪~6﹪ 的液体,此时的液体被称之为Wash“或Beer”,由于酵母的种类很多,对于发酵过程的影响又不尽相同,因此各个不同的威士忌品牌都将其使用的酵母的种类及数量都视为其商业机密,而不轻易告诉外人。
4、蒸馏:一般而言蒸馏具有浓缩的作用,因此当麦类或谷类经发酵后所形成的低酒精度的“Beer”后, 还需要经过蒸馏的步骤才能形成威士忌酒,这时的威士忌酒精浓度约在60﹪~70﹪间被称之为“新酒”,麦类与谷类原料所使用的蒸馏方式有所不同,由麦类制成的麦芽威士忌是采取单一蒸馏法,即以单一蒸馏容器进行二次的蒸馏过程,并在第二次蒸馏后,将冷凝流出的酒去头掐尾,只取中间的“酒心” 部分成为威士忌新酒。
5、陈年:蒸馏过后的新酒必须要经过陈年的过程,使其经过橡木桶的陈酿来,吸收植物的天然香气,并产生出漂亮的琥珀色,同时亦可逐渐降低其高浓度酒精的强烈刺激感。
四、小麦来源?
大约一万多年前,野生小麦在一片叫“新月沃地”的位置被采集,大约在五千年前留人古代中国。
五、小麦面粉来源?
小麦面粉,是小麦制成的面粉。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因其适应性强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麦种植。
但因其喜冷凉和湿润气候,主要在北纬67°到南纬45°之间,尤其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多,其种植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左右。
年降水量小于230毫米的地区和炎热并过于湿润的赤道附近种植较少。在世界小麦总面积中,冬小麦占75%左右,其余为春小麦。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左右。
小麦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我国粮食面积的27%和总产的22%左右。小麦在我国分布广泛,北从黑龙江,南到广东,西起天山脚下,东至沿海各地及台湾省;都有小麦种植。
目前除海南省外,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小麦生产,种植面积最大的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湖北等10个省,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2%。单产较高的有西藏、北京、新疆、河南、天津、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青海、四川、山西、陕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每666.7米2均在200千克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小麦的播种期和成熟期不尽相同。
六、威士忌煤油味的来源?
威士忌的那种特殊味道其实不是煤油味,是泥煤味。
在正式酿造前,酒厂会将大麦浸泡在水里使其发芽。当制造到足够的麦芽后,再将麦芽烘干,组织麦芽继续生长。由于苏格兰盛产泥煤而缺少树木,所以它不仅成为了苏格兰人日常的燃料,烘干麦芽时也理所当然的用了泥煤。烘烤过程中,泥煤的酚类化合物会被释放,以类似烟熏的效果依附在麦芽上,这样酿造出来的威士忌就会带着所谓的泥煤味……一种独特的烟熏味。
七、威士忌是什么酒威士忌什么味道威士忌酒的味道来源?
威士忌属于烈性酒,不同品牌的威士忌味道各有不同,半岛产区“吉斯圣堡威士忌”,是采用进口单一麦芽经过壶式三次蒸馏,橡木桶陈酿三年以上,酒体纯净,口感顺滑,有圆滑之感,好喝不贵,值得品鉴。
八、大地532小麦品种来源?
陕西。
该品种平均亩产351.4公斤;属半冬性,生育期224.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出苗齐、长势强,成株株型紧凑,旗叶上挺,株高76.7厘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厚,穗中等大小,长方形、长芒,结实好。籽粒中等、白壳、白粒,硬质,成熟饱满。亩穗数35.0万,穗粒数28.6粒,千粒重40.9克。
九、郑麦136小麦品种来源?
郑麦13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品种来源:百农AK58/济麦22,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08。
特征特性:
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233天,平均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幼苗匍匐,苗期叶片窄,苗势壮,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稍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74.7~80.4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旗叶宽、上举,茎、叶蜡质重,穗下节较长,穗层较整齐。叶功能期长,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3~44.9万,穗粒数30.2~34.2粒,千粒重44.6~47.0克。
十、我国小麦进口来源比例?
小麦是口粮消费的第二大品种,约 80%的小麦用于口粮,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 30%。近年来,小麦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小麦口粮消费随人口增长及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呈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
2011 年以来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年末结余量÷消费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