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营销案例100例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任何快消品都应该具备消费升级的基础,所以围绕着消费升级营销啤酒,才是真正的营销法则。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啤酒,啤酒定价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已经不满足于普通啤酒带来的口感了,普通啤酒的麦上的价格也非常低,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更高的追求,比如说鲜啤,比如说黑啤,还有精酿啤酒。啤酒的差异化非常大,品类也非常多,当啤酒大的品类销量下滑的时候,细分品类的市场也就迎来了春天。所以要研究好细分品类,才能够带来更好的销量,对于啤酒而言,这就是消费升级。
在营销方面也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活动来进行营销。按照价格将啤酒划分区间,并且针对你的用户群体采用相对应的,主要销售方式。比如说你针对的是学生,他们的就不能够选择价格太高的产品,所以你需要以价格低的啤酒打开市场,并且有一定量的升级,让大家能够看到价格比较高的啤酒。然后写上,能够让学生群体接受的标语,制作一些活动,比如赞助足球赛、赞助篮球赛这种方式。
另外你还可以去一些酒吧,在世界杯期间进行宣传,酒吧在世界杯期间对于啤酒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啤酒这个时候满足了大家对于聚会消费场景的使用,在宣传方面你也要更侧重于朋友之间的聚会。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在同样的场景下购买。
2. 市场营销啤酒案例分析
3月29日,青岛啤酒发布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青岛啤酒全年共实现啤酒销售量805万千升;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79.8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8.5亿元,同比增长30.2%。
青岛啤酒表示,营收的增长得益于本年度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以及部分产品提价使得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019年,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青岛啤酒共实现销量405.1万千升,同比增长3.49%,其中“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85.6万千升,同比增长7.08%,保持了在国内啤酒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3. 啤酒营销案例100例分享
我觉得如果做好了以下3点,淡季也能卖好啤酒的。
1.现在的人都现实的很。想好卖,当然要推销,看你的酒牌子如何?中挡的话就找饭店,火锅店为主,超市,商店也冬天买啤酒的会很少。
2.但必须要推销员。推销员很重要,为人处事要好,还要一定的相貌,和口才。外向点的可能健谈些。能说会道,你的啤酒就不用愁。
3.在配些小礼品,送给服务员。她们会帮酒忙的。啤酒冬天喝可能会凉,当然都是服务员的客源的话,喝和不喝也就服务员的一句话。
4. 青岛啤酒营销案例
是青啤公司兼并第二啤酒公司后,将其按顺序排为二厂。
原青岛啤酒厂在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享誉世界,名扬四海,但一直苦于规模受限无法扩大再生产。进入九十年代后,乘改革开放的春风,青啤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然后逐步将青岛的几个啤酒厂全部兼并了进来,并按收购顺序排位,即一厂(原青岛啤酒厂)、二厂(原青岛二啤)、三厂(原平度啤酒厂)、四厂(原青岛酒精厂)、五厂(原崂山啤酒厂)。
5. 啤酒营销经典案例
对于你这种问题是每个啤酒促销新手或从未做过促销小姐最为突出的表现。个人认为你是个急性子之人,我以前管过多个促销小姐,像你这问题是很常见的事,想做好一名促销员,首先你得有一个好的口才,其次你要会耐得住性子,五官长相.酒品牌认知度也会有一定的关系。底下给你分析一下怎样做好你的金威啤酒促销。 首先你要学会待客之道,面带笑容是一个促销员最好的表现,你一定要意识到不是100%的成功率,用这种心理去面对每一桌顾客。第一次面带笑容进去,你要等客人点好菜后问是否要酒后在自我介绍并推荐你的酒,客人点了啤酒后你一定要说好,并面带笑容的离开;可以增加客人对你的印象,当客人用餐一会的时候你可以继续进去问客人还需要点什么,可否要尝一下金威啤酒,再次点别品牌的酒,你也不能气馁,要耐得住,还是面带笑容的离开;在你第3次第4次进去的时候,也许有的客人会亲自为你点上你推销的酒了,这就是你成功的表现,不点的话也没关系,还是面带笑容的跟顾客说慢慢用并带上一句下次再光临本店时要喝红酒要记得尝一下我推荐的酒哦!因为大饭店很多顾客都会是常客,也许下次再来的时候一见上你就会亲自点上的。 了解自己所促销的红酒知识并对于竞争产品要有一定的了解。 搞好本店各品牌的促销小姐和服务员的关系,有助于帮你推销
6. 啤酒营销优秀案例分享
消费满多少,可以参加多少次手抓啤酒的游戏,抓多少赠多少,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活动性。
7. 啤酒营销方案案例范文
啤酒销售技巧:
一、找到几个有实力的快消品代理商(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资源。)
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给他们分区域,分场所进行推销。)
三、做好广告,营销策划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四、成立市场资讯部(及时对其它品牌和竞争对手的销量和运营信息掌握,及时调整营销部署,策略。)
以上这几点,都是一些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商业营销战略规划,所有的商业操作也离不开这些运作!
8. 美国啤酒销售营销案例
1587年,在欧洲定居者抵达美国之前,美洲原住民已经在酿造他们自己的啤酒,但他们没有使用大麦,相反,他们的食谱是由玉米,水和桦树汁组成。1612年,美国第一家商业啤酒厂由Brewrian Street在曼哈顿下城由Adrian Block和Hans Christiansen建立。
1810年,现代美国啤酒时代开始,全国共有132家啤酒厂在运营,但是商业生产的啤酒的人均消费量很低,每年不到一加仑。
在19中旬个世纪,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进步不断移民。在此期间,英式啤酒主导了美国啤酒的酿造。但是,当德国移民推出具有更长保质期且对大规模运输和制造更有利可图的全麦啤酒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与当时啤酒中使用的啤酒花相比,啤酒中的啤酒花具有防腐特性,并且不会很快变质。德国风味的啤酒取代了英国啤酒,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啤酒。
到1918年,人均啤酒消费量每年增加到20加仑。但是,美国啤酒行业的整合已经取消了大多数独立酿酒商,这些啤酒制造商给像Pabst Brewing Company,Miller Brewing和Anheuser-Busch这样的企业巨头一个机会来主宰酿造现场。到那时,只有大约1,000家啤酒厂仍在运营。
禁令
1919年1月16日,对于美国啤酒行业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是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通过法律,禁酒时代开始,酒精饮料的销售,生产和运输变得非法。只有少数啤酒厂仍然存在,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制造商,能够通过生产麦芽糖浆,啤酒和其他非酒精谷物产品如可乐和根啤酒来维持生产。
美国的禁令很快被取消,1933年4月,“卡尔斯特 – 哈里森法案”对沃尔斯特德法案进行了修订,该法案规定,强度高达3.2%的啤酒不会令人陶醉,不应该被禁止。在合法化后的24小时内,售出了150万桶ABW啤酒和3.2%的酒精。1933年12月,美国宪法第二十一修正案取消了一般禁令,但酒精饮料的生产受到联邦,州和地方当局的严格监控和监管。这些法规还强制要求三层分销系统,其中制造商必须通过批发分销商而不是向零售商销售
9. 著名的啤酒营销案例
案例一:随机事件 让消费者“占便宜”
美国有家名为“冲浪烧烤酒吧”的餐厅,店面的选址不太好,因为店不远处有座吊桥,每当有船经过,吊桥就会升起5-7分钟,阻挡了部分消费者进店。但是,酒吧的老板通过“小手段”让吊桥障碍变成了获客优势,他是怎么做的?
酒吧老板推出了“吊桥升起,啤酒优惠”的活动,啤酒在吊桥升起的时候只卖25美分。正是这个小活动的举办,让消费者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所以酒吧变得人流量不断,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案例分析:餐厅地理位置优越,其房租成本必然也更高,对于中小型餐饮老板来说可能会承担过大的压力。但是地理位置不好就真的不能吸引到顾客吗?其实也不尽然,就像这间酒吧中的老板一样,能把劣势变成优势,还加入了一些随机性和乐趣,让消费者对店铺充满了期待。
案例二:游戏心态 促使消费者复购
有家开在高楼上的咖啡厅,咖啡厅的窗口正对着一个停车场,透过咖啡厅玻璃上的方框正好能够看到停车场的某一个停车位。
咖啡厅老板就此推出了一个游戏,比如某款咖啡原价30元,咖啡厅为消费者提供两个选项:原价买一杯咖啡,多给10元即可参加“猜汽车颜色”的活动,竞猜下一辆车位上停放的汽车颜色。如果回答正确,参与活动的10元钱可以兑换一杯咖啡;如果回答错误,参与活动的10元钱则可以累积到下一次消费。
实际上,游戏开始后,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即便回答错误也可以累计进行消费抵扣,并且游戏本身也非常有趣,所以参与者众多,为这间咖啡厅增加了很多的“回头客”。
案例分析:针对车辆颜色来定制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随机事件,但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顾客的复购率。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顾客猜对了会将这个有趣的活动自发分享到朋友圈,带更多人来体验。猜错了,就相当于在咖啡厅办了一张“充值会员卡”,为商家增加了复购,拉来回头客。虽然这与一些餐饮商家搞的“幸运大转盘”活动很像,但明显这种玩法新颖的随机事件更能够激发消费者参与的兴趣。
案例三:玩法新鲜 吸引消费者关注
之前抖音上最火的玩法有跳远打折的活动了,跳得越远,折扣越实惠。还有店家推出“王者荣耀·段位用餐福利”,并在广告中明确标明了个“段位”的折扣,从“青铜渣渣不打折”到“最强王者打6.8折”,划分出了6种不同的折扣。还有餐厅推出了招揽顾客的“奇葩招数”。到店顾客的鞋跟越高,享受的折扣越大。一时间吸引了很多穿着“恨天高”的女生前来消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店里所挑选的营销活动,要特别好玩,参与度高,才会被广泛传播,达到增加销量促进营收的目的。活动之后,一定要复盘活动效果,是否达到活动目的,档位是否设置合理,营业额情况,根据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或者为下次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10. 啤酒营销案例100例游戏
啤酒游戏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这个游戏的参与者只有三个,即生产商、代理商和零售商。
每个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基于满足客户的最大需求,避免缺货,以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结构的本质原因,每个角色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需求增加,零售商原有库存减少,减少到底线时零售商就会增加订单,从而影响到代理商。
代理商也会有着与零售商同样的反映。
由于生产商生产线原有的规模有限,还不足以一下着满足代理商的订单需求。
故开始依然是以原有的数量供给,同时为了满足需求扩大生产线。
但是,此时零售商与代理商的库存在逐渐减少,他们每次都会增加订单。
从而导致生产商此时订单堆积。
数月之后,生产线扩大了,可是发现代理商的订单依然没有增加。
从而导致生产商大量积货。
前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生产商的管理者错误的判断需求量,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生产商管理者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生产,还得关心整个产业链,关心自己最终需求。
避免一些牛鞭效应的发生。
11. 啤酒营销案例100例分析
珠江啤酒的市场分析如下:
改革珠江啤酒营销人员招聘制度,与本省和外省各地大经销商共同建立新的营销分公司或办事处,用当地营销人员解决珠江啤酒缺乏当地亲和力的问题,借此对抗当地竞品。
丰富啤酒的产品线,给予当地经销商和营销人员的产品选择权和定价权,由他们作出适合当地的营销方案,不再是由总公司下发统一的促销方案,总公司只负责广告宣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