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啤酒协会会长
1、一般市面上啤酒最高20度(酒精含量约5.5%,少数酒精含量高达7.5%),大众说的啤酒度数多指的是麦芽浓度。2、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伤人、少量饮用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a、原麦汁浓度在2.5%一9.0%之间,酒精含量0.8%——2.5%之间的属低浓度啤酒,儿童啤酒、无醇啤酒均属此类型;b、原麦汁浓度在11%-l4%之间,酒精含量3.2%-4.2% 之间的属中浓度啤酒,这类啤酒产量最大,淡色啤酒多属此类型;c、原麦汁浓度在14%——20%,少数酒精含量高达7.5%,这种啤酒均属高浓度啤酒,黑色啤酒即属此类型, 这种啤酒生产周期长,含固形物较多,稳定性强,适宜贮存或远销。
2. 中国精酿啤酒协会名单
属于精酿啤酒
福佳白是精酿,但是他被百威收购了,历史上的福佳白酒厂是非常棒的酒厂。因为美国酿造协会关于精酿啤酒的定义有一个关于产量的要求,还有就是酒厂控制人的要求。理解过来就是精酿啤酒厂必须要小而精,如果你产量大了就不是精酿啤酒了。
3. 中国啤酒协会会长是谁
青岛啤酒对于甲醛问题作出公告中称:“青岛啤酒是国内极少数采用两次发酵传统工艺进行生产的企业,发酵周期长,工艺要求严格,啤酒稳定性强,无须添加加工助剂。”
有关部门对19种国产品牌啤酒进行了检测,甲醛平均含量为0.31mg/L,且残留量都较低。我国的啤酒企业也在没有标准限制的条件下继续使用甲醛,在他们看来,只要工艺不出现异常,甲醛的残留量就可以保持在较低范围,啤酒就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表示,卫生部有关部门正在修改《发酵酒卫生标》,该标准将对甲醛含量做出明确规定,可能会定在0.2ppm,也就是100万毫升啤酒里含有0.2毫升甲醛。这对于我国目前普遍甲醛含量为1-2ppm的啤酒企业来说,将再次面临生产成本的巨大考验,啤酒的零售价很可能上涨。
啤酒中为何要添加甲醛 甲醛是一种化学物,在工业上可以作为清洁剂,生产塑料的原料及防腐剂。室温下是无色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及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甲醛间中亦会被人不正当使用于食物制造业中,作为食物防腐及漂白剂用途。美国环境保护局所建议的甲醛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ADI)是指个人于一生中每天可摄取该物质的剂量(按体重而定),而不致对健康构成明显的风险。
在啤酒酿造中,甲醛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麦麦芽麦壳中多酚物质的氧化和溢出,降低啤酒的色度,增加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从而缩短“酒龄”,也就成了最简便、最有效、最便宜的一种澄清啤酒的方法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4. 中国啤酒协会会长什么级别
以啤酒名命名的奖项是 “欧洲啤酒之星”。
“欧洲啤酒之星”是由德国啤酒酿造业协会Private Brauereien发起的重量级国际啤酒赛事,始于2004年,每两年举行一次,旨在嘉奖那些致力于传统欧洲酿造工艺并独具特色的啤酒。
2021年获奖的中国厂牌和啤酒包括青岛啤酒0.0%无醇啤酒(无酒精拉格金奖)、上海望秦精酿的Basic White Tee(国际风格拉格铜奖)、雪花啤酒拉维邦55黑啤(德国风格黑啤铜奖)、牛啤堂帝都海盐古斯(酸啤酒和果味酸啤酒金奖)、广西Haoling巧克力燕麦世涛(世涛金奖)等。
“金奖由中国获得,你可以看到在中国,如今他们也酿造了非常好的无酒精啤酒。”在欧洲啤酒之星颁奖典礼上,赛事主办方之一、德国私人酿酒协会总经理罗兰·丹姆莱特纳(Roland Demleitner)评价道。
5. 啤酒董事长
国驹啤酒的创始人为世界洪门历史文化协会会长尹国驹。
国驹啤酒隶属添誉贸易(珠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由世界洪门历史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国成全盘运营。
世界洪门历史文化协会是隶属洪门会堂的国际性联谊组织,简称"洪协",创办人为尹国驹,拥有12个联谊分会,会员分布于中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地,总部设于澳门。
6.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
正常情况下,啤酒和白酒的酒精度不一样,啤酒是3-8度,而白酒一般是30到50多度,有一种方法就是按照酒精度换算,同样都是550毫升的40度白酒和4度的啤酒,这样换算就是1瓶白酒(40度)=10瓶啤酒(4度),再扣除啤酒量比较多肚子易涨的因素,1瓶白酒约等于8瓶啤酒;如果是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按酒精度换算那就相当于12瓶4度啤酒。
7.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
如果已经是酿酒师不会担心找工作,因为酿酒师证很难考,助理酿酒师都要从业四年以上才有资格考,中级高级就需要更久的时间沉淀了,所以酿酒师在啤酒行业已经待的很久了,不会担心工作问题。
8. 中国啤酒协会会长名单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9. 北京啤酒协会
漓泉啤酒品牌简介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外埠企业之一,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历经九次改扩建,截至2009年7月,燕京漓泉公司桂林本部年产能达80万吨/年,加上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合并后公司在广西区内整体产能已达到120万吨/年。 加盟燕京后的七年时间里,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秉承“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六个创新、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努力拓宽经营思路,积极寻求管理创新。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循环改进,形成了独具“燕京漓泉”特色的深度分销运作、精益生产模式,绩效飞轮管理、任职资格体系、TPM项目管理、环保节能工程、ERP/DRP信息化建设等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流程,经过不断地完善、梳理和细化,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被成功复制到燕京玉林公司和广东燕京公司,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燕京漓泉也因此成为燕京啤酒集团下属外埠公司的标杆企业。 同时,公司坚持采用“燕京+漓泉”的双品牌运作模式,战术与战略相结合,依托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工艺,采用澳大利亚优质原料,酿造出了新鲜优质的全生态啤酒。目前,已形成以高档类纯生、冰豹、小支产品以及中档类冰爽、精品双滤爽等系列产品为塔顶,大众类10度清爽、8度双滤爽等普通啤酒为塔身,专供农村市场消费的劲爽产品为塔底的金字塔型产品结构,产品广西市场占有率高达85%,成为国内继燕京之后,第二个在省级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的啤酒品牌。 七年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七年成为桂林市纳税首户,跻身广西纳税五强,全国啤酒行业纳税六强,广西十佳、广西优秀诚信企业,中国啤酒行业杰出企业;品牌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3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桂林市首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连续多年总资产贡献、流动资金及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刷新行业新纪录,多项技术能耗指标创国内同行业新低,品牌价值跃升至32.09亿元。 2008年,公司遭遇了罕见的发展瓶颈。面对严酷的经济环境和气候条件,全体燕京漓泉人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总部的正确带领下,顶住压力,克难攻坚,逆势而上,向管理要效益,为成功找方法,内外结合,多渠道化解经营压力,确保了“大灾之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最终,在整个中国啤酒行业零增长的大势下,成功克服了接踵而至的冰灾、震灾、水灾以及年初年末经济政策从紧到松的差异化影响冲击,最终实现了整体产销量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23.2亿元,同比增长4.4%;产量累计完成79.7万吨,同比增长5.0%;销量累计完成79.3万吨,同比增长4.2%;营业收入累计实现23.1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税金累计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总额累计实现6.1亿元,同比增长2.6%。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号召,进一步有效拓展市场,经桂林市委市政府与燕京总部多轮协商,2008年底,最终确定由燕京总部投资2.5亿元,在燕京漓泉公司桂林生本部新扩20万吨产能。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领导班子积极贯彻燕京总部制定的“巩固广西,扩大琼粤,开发云贵,配合友邻维护湖南,逐步进入东盟”的大西南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使各项经济指标获得了两位数增长,公司整体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1-8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9.1亿元,同比增长24.9%;产量累计完成60.4万吨,同比增长10%;销量累计完成60.6万吨,同比增长10.3%;营业收入累计实现18.9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税金累计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32.6%;利税总额累计实现6.1亿元,同比增长30.2%。 2009年7月,桂林公司新增20万吨扩建项目顺利竣工,合并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40万吨的产能规模,公司在广西市场的年产能顺利实现120万吨。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快速成长的企业之一,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持走持续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四个做强”,将“漓泉”打造成为大西南第一品牌,为振兴桂林及广西经济、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新广西、为和谐推进泛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