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很可能是最后一批恢复正常的企业,应该是在所有学校恢复正常之后才能正常上课。
春季对于培训机构本来应该是个旺季,一般春季过后培训机构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旺季,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开学延时,目前这种情况下,已经有地区发出通知会占用周末和暑假的时间,这对于培训机构的影响都不会小。2月份、3月份的损失是肯定的,4月份很大一部分可能也是损失的,5月份之后有一部分可以恢复正常上课的培训机构可能会好点,也就是说整个上半年对培训机构来说都会有影响。
损失是必然的,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做好准备,为秋期的工作做好准备。1.提升学校自身的业务能力。
从授课、到招生、以及家长维护方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虽说停课但是不能停学
借助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维护好与家长间的关系。
3.一定要和配合防疫工作
有关部门没有通知正式营业前,一定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偷偷开学。
4.稳定老师和学生
因为没有开学,一些机构的老师可能只有底薪或者没有工资,这就会出现跳槽或者辞职的现象,这个时期也不好招聘,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其次就是学生方面,长时间的不开学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生要求退费的情况。
想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让老师和学生看到机构一直在努力,而不是一直在等着疫情结束。
有个朋友年前刚新装修了一个小区,这是他的第4个校区,因为扩展有点快,本来想的是年后好好干,但是没想到疫情影响这么大,现在手里没有现金流,愁的不行。
不得不说,这次培训机构受疫情的影响不小,如果是大点的机构,生源可以的话,稍微好点。如果是新校区、或者生源不太好的机构,这次的影响不会小。一定要记住,想生存下去,只能趁着这个疫情时间,提升自身的能力,等到正式开学之后就可以爆发了。
首先我是四川一家培训机构的小股东,我机构在德阳,有十多个校区。当前来说属于还能坚持下去的,只是有点困难了。主要是前期我们没有拿钱疯狂开分校,校区也主要是300平的小校区(当地要求最低300平)。
从1月份的憧憬寒假,到2月份的关门,再到3月份的持续关门。终于迎来了4月的春天(可开门营业了)。
但是我才发现教培行业的寒冬还没过去,理由如下:根据最新的文件显示(我们当地的),初高中年级周末双休会改成单休,暑假两个月改成一个月。这对我们行业来说,可能2,3月份只是寒冬的开始。
但是其实我们也在积极自救,下面我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以此共勉,共同度过这段时光:
1.线下改线上(如果当地教育局没通知开业,千万别去碰红线),线上的话尽量以小班,一对一进行(如果有线上培训的经验机构可以忽略)。
首先,1v1家长容易接受,其次班上孩子可控
2.开展各个年级业务形成闭环,例如我们自己机构在做志愿填报,本身不是投入特别多精力,但是为了活下去(我们也预感到高三会复课后大规模退费),我们可以把一些退费转换成志愿填报费用,这是刚需,尤其是疫情之下,家长不想复读,更想一次选好学校专业。
3.打造当地的ip,我们机构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利用手上家长资源,建群为家长提供免费的教育视频以及教育资源,从而转化了不少学生。
这是我们当地触霉头非要开门的机构,在我们当地关系很硬。(现在收到确实消息已经关了部分校区了[捂脸])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1、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北方会兴盛起来的,为什么呢?南方和沿海的发展持续了四十多年了,有的已经接近饱和了,所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还是在北方、在西部的,西部、北方占了国土面积的70%,要资源有资源、要土地有土地、要人才有人才,不可能长期都是孔雀东南飞的,假以时日,人往高处走会真的会往中国的高地上流动的;
2、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很好解释的,南方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的海运也就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那么,加工业、物流的成本也就低了。还有一点南方的市场还有产业链也相对健全的,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和商业传统自南宋以后就形成了,近代以来,广州、上海、香港、深圳都成了世界级的贸易城市、工商业大都市了,这种引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带动的整个长三角、珠三角的崛起,已经是举世瞩目的发达城市群了;
3、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其实是个时代大势的问题,北方海运相对欠发达,天津、大连、青岛港口有是有,但是运输量和繁荣程度相对北仑港、洋山港还有广州、深圳、厦门这些码头就稍显不足了;怎么办,其实中欧班列就是个榜样,能不能扬长避短,发展北方的铁路和航空业,把北方的铁路、航空运输成本降低到低于南方的海运的程度?如此,就应该大规模在北方兴建货运机场、货运铁路了,就应该打通北方通往世界的通道了;
4、然后,北方的贸易还要看中俄贸易、中日韩贸易,往西部走,就是要加强中和南亚的贸易、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了,如果中俄贸易额达到了中美贸易的二分之一,中日韩自贸区达成了,中国和南亚贸易额达到了中欧贸易的二分之一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达到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水平了,你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发展水平吧。
5、除了对外贸易,对内开发大西北、东北振兴应该列入我们的议事日程了。把东北的经济特别是重工业、机械工业、军工业重新布局起来、集中起来、树立起来;然后,再把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的石油、矿产、水资源开发起来、利用起来,有意识地如同当年开发三线建设一样的开发东北、西北,把一些重要的国企、央企、科研院所移师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如果这样做个三五年了,你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发展水平吧。
6、最后,就是南水北调?西气东送的深度合作了。还有,除了国家的力量、宏观的调控以外,还可以把民间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发动起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进入北方的免税三年,凡是民营企业进入北方的土地实施先征后返、免税五年的超常规优惠政策。如果坚持不懈落实三、五年了,你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发展水平吧。
7、985、211毕业生到北方就业的提供二十万安家费,硕士、博士到北方服务十年以上的,给予百万项目运作经费,教授、院士到北方服务五年以上的给予千万项目运作经费。还有,东北大米为全国各大粮店的首选大米,新疆瓜果为全国各大水果店的首选瓜果,西藏的虫草、藏羚羊肉、牦牛肉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包销十年,青海湖三江源的水为娃哈哈、农夫山泉、统一绿茶的专用水源地。如果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三、五年了,你再来看看我们北方的发展水平吧。
北方人口南迁,这是留不住的!东北
东北湿润寒冷,不适合多季农耕。又由于资源枯竭,(例如抚顺露天煤矿早已采尽,大庆油田也进入资源枯竭期),东北的资源型工业已无优势。
(抚顺露天煤矿踩空区)
资源配置优势不再,导致东北以鞍本为代表的钢铁基地风光也不再,风头被京、津、唐、沪钢铁基地和武钢、攀钢等东南部地区抢去。
(上海宝钢;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集团)
长春汽车制造业也不再一花独放,中外合资的汽车制造业在东中部、西南部比比皆是。
(上汽,2020年在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上排52名,力压长春一汽的89名)
东北造船工业的份额也逐渐被东南沿海地区夺去。
(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分庭抗礼)
东北飞机制造的优势也不再明显。
(成飞歼击机生产线:成飞公司已经与沈飞公司齐名)
人们在东北工作和生活,需要长期采暖,呼吸污染空气、耗费宝贵能源;还有出行不便、时鲜农副产品供应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有效率的发展和生活有高质量。
为了中国生态环境整体安全,东北人南退,恢复东北原始自然面貌、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好东北国家虎豹森林公园是大趋势。
西北
西北少雨干旱,地下水日益枯竭,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愈发严重。
一条黄河,已远远不能满足西北生态补水的需要,无法继续支撑西北发展工业经济和大规模农业和畜牧业。
所以西北经济发展无后进,居民牧民收入下降是必然的。为了遏制西北生态恶化势头,限制土地草原和其它资源过度开发,集中精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是长期任务。富余的人口,只能南下消化。
北方人口向南方流动,是必然的趋势。南方气候温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衣食住行更方便,更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升级版的高科技、高智能产业。
所以,国家把西气、西电东输;把北煤南运绝非偶然。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北方人口向南方流动,是一个大地区根据自然气候和资源分布差异、经济发展差异,最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人民舒适富裕生活的科学选择。
现在,北方富裕市民在南方买房已不是个别现象。对于年青人来说,在经济活跃多元化的南方,更容易找到工作。对中老年人来说,南方更适合他们养老。
笔者虽然孤陋寡闻,但也知道,在四川成都平原城市经济开发区,就有所谓的“西宁城”生活圈,(有大量青海、西宁人在成都郊区购置了居家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