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格桑花开散文
格桑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6-9月份左右,因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开花的时间具有差异。海拔较低的地区开花较早,能在6月份就开花,7-8月份会大片开放,是最佳的观赏时期,海拔高的地区开花较晚。
开花早晚还跟种植时间有关,要是种植时间在春季,开花就早,种植时间在夏末秋初,开花期会在9-10月份。
2. 格桑花开抒情散文
“格桑花开了”的意思是幸福的生活到来了。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象征着美好时光、幸福,梅朵是花的意思,因此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格桑花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着很强的耐寒能力,是高原上的生命之花,生命力顽强,也被当作坚持、勇敢的象征。格桑花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
3. 格桑花 散文
(第一首),花如蝴蝶影如飞,五彩斑斓掩翠微。点染农家妆美景,飘摇田野沐霞辉。风华招展翩跹舞,岁月轻匆浪漫催。看似平凡寓梦想,擎风沥雨伴春归。
4. 格桑花开美文
格桑花开了,开在对岸
看上去很美。看得见却够不着
够不着也一样的美
雪莲花开了,开在冰山之巅
我看不见,却能想起来
想起来也一样的美
看上去很美,不如想起来很美
你在的时候很美,哪比得上
不在的时候也很美
相遇很美,离别也一样的美
彼此梦见,代价更加昂贵:
我送给你一串看不见的脚印
你还给我两行摸得着的眼泪
想得通就能想得美
想得开,才知道花真的开了:
忘掉了你带走的阴影
却忘不掉你带来的光辉
花啊,想开就开
想不开,难道就不开了吗?
你明明不想开,可还是开了
因为不开比开还要累
我也一样:忍住了看你
却忍不住想你
想你比看你还要陶醉:哪来的暗香?
不容拒绝地弥漫着心肺
——仓央嘉措《忍住了看你,却忍不住想你》
5. 格桑花散文诗
格桑花又称为格桑梅朵 ,波斯菊、金露梅、翠菊、狼毒花、高山杜鹃、雪莲、枸杞和宇宙等都有格桑花的说法,其中波斯菊具有八片花瓣,金露梅的耐寒性较好,能够在-50度的低温环境下生存,如同生命力顽强的野花。
从植物学上而言,格桑花是藏区分布较广的翠菊,翠菊是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通常在每年的5-10月份的时候开花,花朵颜色常为蓝紫色、浅红色以及浅白色。
6. 格桑花花开花落随笔
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
7. 格桑花开的季节散文
雅鲁藏布江日夜不停的流淌,
这从喜马拉雅山流来的水哟,
汇成了神奇的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孕育了这天上的西藏,
呀拉索,这就是那格桑花开的地方.
天上的祥云在布达拉宫的上空飘荡,
一路朝圣的脚步伴着一路格桑花香.
手中转动的经筒那是千年不改的信仰,
神奇的八瓣格桑梅朵就是虔诚的向往,
呀拉索,这就是格桑花神奇的力量.
蓝天下的高原托起这天上的西藏,
四月的高原风吹开了吉祥的格桑.
千年的祈盼在这里千年传唱,
吉祥的格桑花开千年的梦想,
呀拉索,这就是那格桑花开的地方.
吉祥的格桑梅朵开在天上的西藏,
吉祥的格桑花开那是圣洁和善良.
请高原的风和这高原的太阳,
把你的美丽圣洁带到向佛的天堂,
呀拉索,这就是格桑花开的地方.
吉祥的格桑梅朵开在天上的西藏,
吉祥的格桑花开那是圣洁和善良.
请高原的风和这高原的太阳,
把你的美丽圣洁带到向佛的天堂,
呀拉索,这就是格桑花开的地方.
8. 描写格桑花的散文
花如蝴蝶影如飞,五彩斑斓掩翠微。
点染农家妆美景,飘摇田野沐霞辉。
风华招展翩跹舞,岁月轻匆浪漫催。
看似平凡寓梦想,擎风沥雨伴春归。
9. 关于格桑花的诗词,散文
格桑花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属翠菊科的格桑花,又称娑萝,它的故乡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无边的大草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格桑花从广义上讲,凡是生长在高原上的花朵,都可以称之为格桑花。所以,绝大多数人误认为的波斯菊,当然也可以被称作格桑花。
其实,格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是美好时光,幸福快乐的意思!“格桑花”是一种赞美式的称谓,格桑花藏语就叫“格桑梅朵”,意思是“幸福之花”。藏族有个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结果,藏族同胞发现这种花大多都是八瓣的,于是就叫这种花为格桑花,,“格桑梅朵”极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的代名词,而从植物学特征上讲菊科紫菀属植物和拉萨至昌都常见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另外在藏区也有如: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鹃、雪莲等植物称为格桑花的说法是不是很乐观。藏族,有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八瓣花瓣的格桑花,就能找到幸福。格桑花是高原上最美的花,在很多藏族歌曲里都把勤劳美丽的姑娘比喻成格桑花,格桑花是高原幸福和爱情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永远的追求。
山原难得几回春,被雪怀冰寄此身。
只许云天分野艳,不同梅李竞香尘。
微躯瘦损犹无憾,素色妆成每自珍。
或问千江东逝水,凭谁怜取眼前人。
咏格桑花
玲珑柔姿似仙葩,无畏暑寒竞芳华。
胡琴悠扬随风舞,雪原佛光看牛马。
祁山魂梦几多路,散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