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啤酒在辽宁有多少家工厂?
百威啤酒在辽宁省有两家工厂,一个在营口,一个在锦州。百威啤酒在全国拥有超过30个酒厂,遍布12个省: 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江西、广东、江苏、 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它属于拉格啤酒的一种,也是美国拉格的代表。由于口味清淡,苦度大约为10个IBU,二氧化碳含量为大约3-4个体积,酒精度大约在3.6%-4.6%,所以深受我国国民的喜欢。
美国百威啤酒和正统的百威啤酒有什么关系?
自从百威壮大以来,它与捷克百威的商标之争便从未停歇。从1894年首次官司起,两方便开始了漫长的商标战争,各种官司打遍了欧洲各个国家。1907年,双发便达成了基本协议,规定Anheuser-Busch在北美可以使用“Budweiser”商标。但当时捷克百威完全低估了美国百威的实力,因为它的扩展速度实在太快。在1911年和1939年,双方再次签订了协议,规定Anheuser-Busch公司可以在欧洲之外使用“Budweiser”商标,而在欧洲之内则是捷克的两家百威酒厂使用。随后,美国百威的扩展势头走向全世界,随着各种官司的落败,捷克百威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1990年代,欧盟法官认为两种啤酒风格截然不同,商标不会造成混淆。而到了2009年,加入世界第一大啤酒InBev(英博)之后,美国百威真正在欧洲立足下来,品牌得到了大幅度推广,而捷克百威的命名权几乎只在捷克境内了,在捷克内,美国百威必须改名为Bud,是百威的缩写。虽然美国百威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商业能力,数次提出要收购捷克的百威酒厂,但政府始终不同意,无论开出多高的价钱都不行。在他们眼中,捷克百威啤酒已经成为了捷克啤酒乃至捷克这个国家的象征,尽管市场几乎被挤压到仅限本国。
百威的成功和它对啤酒质量的改进有关。美洲土地只能生长六棱大麦,它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不适合酿造啤酒。为了节约成本、同时降低蛋白质的影响,百威率先开发了使用玉米淀粉替代糖分。后来由于战争法令的影响,又改作使用美国人不食用的大米淀粉替代大约30%的大麦成分,直到今天的配方也是如此。它还创新使用山毛榉木条放在发酵罐底部,以沉积酵母、促进啤酒成熟。时至今日,百威改进过的啤酒已经和它的起源-波西米亚风格捷克百威完全不同,它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做美式淡色拉格(AmericanPaleLager)。最大特点是使用糖分替代,口味淡、清爽、易饮。虽然被叫做工业水啤,但由于更适合绝大多数啤酒消费者的喜爱,火遍了全球统治了世界啤酒80%的市场,中国目前所有的大型啤酒品牌均是这种类型。而百威集团也在很早便进入了中国市场,目前是牢牢占据中国前五的品牌。
提起象征美国的著名商品,除了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另外一个著名的标志恐怕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威啤酒。它在美国占据了一半以上市场,在世界啤酒单个品牌排名中雄踞前三甲。在2008年比利时英博(InBev)啤酒公司的并购案中,它已经被收购,成为世界最大啤酒集团的绝对主力。但相对它辉煌的商业成就,另外一个世界啤酒界的故事也和它息息相关,便是著名的美国百威与捷克百威的商标百年之争。首先,我们从捷克百威开始讲起,百威(Budweis,捷克语ČeskéBudějovice)是捷克南部与奥地利交界地带的一座城市,是南部波西米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正如大名鼎鼎的皮尔森啤酒产自捷克的皮尔森市(Pilsen)一样,当地产的啤酒也被冠名为百威啤酒(Budweiser)。
自从1256年波西米亚的国王奥托卡二世建立这座城市以来,它便开始了生产啤酒的历史,这里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家酿酒厂所在地,于是这里的啤酒被称作“国王的啤酒(TheBeerofKings)”,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好玩的是,美国百威在他们的宣传过程中,曾经用过“啤酒的国王(TheKingofBeers)”,不知道是致敬还是山寨。捷克百威啤酒是典型的捷克风格拉格,采用全麦芽酿造、使用捷克本地皮尔森麦芽、捷克萨兹贵族酒花、配合本地较软水质,成为了一种以麦芽香甜和药草香酒花味为主要特色的淡色啤酒。虽然不及皮尔森啤酒的鼎鼎大名,但很快百威啤酒也扩散到了整个欧洲。然而,随着大洋彼岸的一波西进运动,百威的地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