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远来,无酒不足以表达热情好客:良宵佳节,无酒不足以共享欢快惬意;亲朋惜别,无酒不足以畅叙依依离愁;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满怀。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广为运用的社会文化。酒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放飞理想、增进友情、商务洽谈和调节生活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催化剂和精神灵物。
中国古代历史中,关于酒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杜康造酒说。杜康将剩饭放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发酵后散发出酒香之气,因此便产生了酿酒的方法。而据考古发现,早在裴岗文化(公元前6000-5000年)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古代酒器。由此可以推断,中国谷物酿酒的起源至少在7000年以前。在中国的古文字“殷墟甲骨文”中,“酒“字的出现频率已经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对饮酒一事具有法律意义的文献《酒诰》,它被收录在儒家“四书”“五经”中,这对酒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世界各地地理历史人文大相径庭,各地酿制的酒自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香型、不同的口感,特别是不同的文化。酒是文化的载体,聊起威士忌,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苏格兰浓郁的气息;谈到伏特加,俄罗斯人的豪放热情一定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中国白酒,背后则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我们喝的不仅仅是一杯美酒,更是一种美好的体贴和心情。
啤酒是何时进入中国的?当时的老百姓怎么接受的?
正值炎热的夏季,来一瓶冰镇啤酒,那是太爽的事情!可谁曾想过,能喝到啤酒可不是那么简单,那是大有来头的。
啤酒传入我国的时间大致在19世纪末的,首先1900年,由俄国人在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哈尔滨建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开启了在中国啤酒发展先河。以后,俄国,德国,捷克,英国等国家人,通过单独或合营在东北,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建厂,再以后随着清朝腐败无能的加剧,外国侵略的不断深入,啤酒在中国的市场逐步打开,由当时中国达官贵人的消费品逐步进入老百姓家庭。
中国最早自建的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以后中国人陆续办了啤酒厂。1949年解放以前,全国啤酒厂不到十家,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有限。且技术也不过关,许多技术和原材料仍由外国人控制,解放后,中国啤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量质量产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啤酒产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啤酒不仅满足了国人所需,并已走向全世界。
回想啤酒在我国的历程,最初,老百姓接受啤酒时有点猾稽可笑,最早啤酒传入我国的是在1862年,啤酒的重要产地德国刚刚与我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建大使馆,有三个华工在被招去干活,干的非常起劲,满头大汗,公使夫人看见后,一时慈悲,于是赏给了他们啤酒解渴,其中有位华工喝了一口,感觉不对,吐了出来,其它两位喝了后也吐了,并说,这哈玩意儿,颜色像马尿,味道像汤药,不对味,于是马尿汤药啤酒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