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合肥我没去过,通过以下几点了解了他:
第一、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他的经济发展在全省是最好的,最前沿的!
第二、合肥有一所全国闻名的大学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多学子想考都考不上。过去的中科大少年班,那是名声在外,我是很羡慕啊!
第三、就是那条众人皆知的谜语:两个胖子拥抱在一起,猜一省会,大家马上就想到安徽的省会,谜底就是合肥。
总的来讲,合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一座发展中城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我想去旅游的城市……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
在来合肥之前,就久闻合肥的大名。让我最初知道合肥这座城市的是那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著名谜语:两个胖子抱在一起,打一个城市的名字。那时候就觉的合肥这个名字不太好,也许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乡土气息吧。
来到合肥,才了解合肥的尴尬。在合肥所处的都市圈内,繁华比不上武汉,游玩比不上南京,俊秀比不了杭州,更遑论上海了。省内的兄弟城市蚌埠、芜湖也在嘲笑合肥,就连合肥人自己也在自嘲。
如今,已经在合肥生活十几年了。有幸见证了合肥从弱小变强大的过程,见证了由合肥到霸都的华丽蜕变。
合肥是一个迅速长大的城市。
十几年前,坐公交车从南到北半个小时就可以穿城而过。南二环以南还是一片田园风光,北面过了双岗就是乡村结合部了。那时的徽州大道还叫美菱大道,阜阳路还叫荣事达大道。
一个领导的魄力改变了一座城。合肥的大变样始于2005年,正是那一年合肥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拆违。于是私搭乱建不见了,街面变宽了,环境干净了。多年无法搬迁的区域也搬迁了。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徽州大道、长江路、芜湖路等道路相继进行拓宽,金寨路高架、铜陵路高架相继开建。
正是那一年,滨湖新区的规划横空出世。如今的滨湖已经是合肥人置业、生活、休闲的首选,依然成为合肥的名片。
合肥这些年崛起的当然不止滨湖新区。政务新区在天鹅湖畔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合肥的政务文化中心。北城新区硬是在北边的偏僻之地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区,与滨湖新区南北对望、遥相呼应。
2011年巢湖并入合肥,使合肥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件盛事,从此合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湖名城。合并以合肥的区域面积扩大了不少,人口也大幅增加。于是合肥的实力与地位有了质的提升。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合肥的底气与野心增强了,提出了要成为新一线城市的目标。合肥人也是从那石开始膨胀了,给合肥取了个霸气的名字:霸都。
合肥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
合肥最近十几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2017年合肥的GDP总量为7213亿元,全国城市排名24位,名义增速达到14.97%。
2017年合肥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位居第9位,而在2001年位居第18位。在所有城市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太不起了。
再看一下全国城市最近10年经济纵增速,由下图可见,合肥在最近10年内增速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十年,合肥坐看各地云起云落。
合肥是一个工业化城市。
合肥最近十几年工业发展得很快,而且产业结构合理,产业类型先进,基本没有重污染企业。十几年来在在合肥迅速发展的大企业有海尔、美菱、美的、格力、京东方、联宝、江淮、日立、应流等。他们都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以科大讯飞、晶澳太阳能、工大机器人为代表的新经济也在快速崛起。在其他城市还在苦苦转型的当下,合肥无疑取得了发展的先机。
合肥 是一个科技之城。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城之一,比肩北京、上海、西安。合肥是国家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各类国家级科研机构200余个。中科大的科研实力在全国位于第二位,仅此于中科院。
同时一批高校在合肥纷纷建立研究中心。清华创新研究院落户于经开区,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也落户经开区,北航合肥科学城选址于新站区。未来合肥的科研实力必将有更大的提升,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将在合肥孕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将加快。就算这些新技术新科技不在合肥进行成果转化,那也是合肥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了贡献。
合肥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是一个科技之城,一个创新之城。配的上她的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二、被很多人小看的城市,你了解合肥吗?
题主说合肥的实力超过了很多更出名的城市,这话没错。不过逃荒时主要是皖北一带的人口输出,并不是合肥。
合肥以前在省会当中虽然实力偏弱,在大家眼中跟南昌、石家庄这类城市差不多。但安徽也是省会独大型省份,因此合肥是安徽当时唯一一个人口输入型城市。
当然即使是人口输入,合肥也仅仅是一个欠发达城市。现在看起来毗邻长三角是一种优势,可当时长三角处于发展初期,毗邻江浙沪就成了劣势,因为真正的中高端人才和创业资金都流向了长三角,合肥的竞争力显得苍白无力,只能依靠传统行业吸引基础人才。
不过随着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饱和,随着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安徽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有优势,不仅对接了长三角的发展,也成为衔接东部沿海与华中的纽带。
当然对于未来看好的关键点,并不是被划入扩容版的长三角,也不是过去十年的所依仗的房地产及传统行业,而是对于未来的产业布局。
合肥是著名科教中心,近些年来因科研地位而吸引了很多科技企业在此驻扎。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合肥把握住了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造车不仅仅是GDP贡献大户,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取代传统汽车之时,合肥的竞争力将再度升华。关键是科技与新能源汽车的关联有很多,这对于合肥的科教立足与造车创新是无缝衔接。
尽管合肥去年才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但我认为合肥比长沙、济南、西安在经济层面更具发展前景。当然从当前经济实力来说,合肥已经超过了沈阳、哈尔滨、大连等老牌名城。
三、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市会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吗?
毫无疑问,这事得看科大未来有多大能量~
在中国,这是一个另类的现象,一所城市因一所大学而名,而这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取决于这所大学的能量!在国外,这不奇怪,但在国内,这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中科大自身的科技竞争能力自不必说,国家实验室,量子通讯,铁基超导,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当今世界的热门技术领域,科大都展现了不俗的实力。
科学岛,与科大也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看成是科大的外延,在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新能源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科大讯飞,中国最好的智能语音技术公司,追根溯源,也得益于科大的滋养…京东方,国轩高科,这些安徽有名的企业,每年也从科大获取源源不断的高技术人才资源。
在中国科大背后,还有中国科学院这个大后方,在科学院新的布局中,科学院下属的多个科研实力强劲的研究所,如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皆纷纷归口到中科大,使得合肥创新发展差不多有半个科学院的支持。
作为国家科学中心,只要科大保持现有趋势发展下去,中科院,安徽省,以及国家层面进一步鼎力支持,合肥成为世界级的科学中心是可以期待的。江淮硅谷的雏形已经初见规模…
谁能想到,1969年北京下迁的科大,会给合肥带来这么大的惊喜?当年安徽省在自己并不富裕的前提下,接纳科大,优待科大,优先保证科大的发展,是否想到会有今天呢?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