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啤酒的喷涌现象
1、观
取一瓶啤酒首先要看它的生产日期,是否新鲜。其次要看酒液是否清澈透亮,如瓶内有沉淀或异物,则不能饮用。拿到一瓶啤酒不要用手摇晃,轻轻打开瓶盖后如有泡沫喷涌现象,不应视为好啤酒。啤酒倒入杯后泡沫应当丰富均匀、洁白细腻、持久挂杯。看酒体色泽,普通浅色啤酒应该是淡黄色或金黄色,黑啤酒为红棕色或淡褐色。看透明度:酒液应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看泡沫:啤酒注入玻璃杯中,泡沫应迅速升起,泡沫高度应占杯子的三分之一,当啤酒温度在8~15℃时,5分钟内泡沫不应消失;同时泡沫还应细腻、洁白,散落后杯壁仍然留有泡沫的痕迹。
2、闻
只有麦芽和啤酒花香味的是好啤酒;如有硫磺味、馊饭味。焦糖味、纸板味、老化味,则不要贸然饮用。闻香气,在酒杯上方,用鼻子轻轻吸气应有明显的酒花香气,新鲜、无老化气味及生酒花气味;黑啤酒还应有麦芽的香气。
3、尝
大口喝,好啤酒应该口感纯正、爽口,酒味清爽并很快消失。如有酸味则要疑为细菌感染,不可饮用。啤酒易氧化,易产生日光臭。因此,啤酒应在5-15摄氏度蔽光条件下保存。啤酒饮用最佳温度在12-15摄氏度,口感发挥最好。过高温度则使口感平淡,温度低于3摄氏度则风味改变,难以起泡。冰镇啤酒最好不要低于0摄氏度,更低的温度啤酒难于保存,易发生爆瓶现象。品尝味道,入口纯正,没有酵母味或其他怪味杂味;口感清爽、协调、柔和,苦味会迅速消失,无明显的涩味,有二氧化碳的刺激,使人感到“煞口”。
2. 啤酒中气泡为什么产生
啤酒里的气泡是在高压下溶于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平时啤酒瓶盖子紧紧盖住瓶口,使瓶内保持一定的压强,啤酒里的二氧化碳就不会冒出来。一旦打开瓶盖,压强降低了,溶在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啤酒里逸出来,变成大量的气泡上升。
啤酒溶液中含有碳酸,碳酸是由于他们把CO2加入了啤酒中,但是CO2在其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在常压下只能溶解一点点,所以制造商就用高压把CO2压了进去,压强比较大。
3. 为什么晃动啤酒会喷出来
啤酒里面有溶解的二氧化碳 开启时,二氧化碳由于瓶内的气压减低,二氧化碳有溶解状态
4. 啤酒为什么会喷
首先筷子的温度一般要比啤酒的温度高,这样溶解在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就容易析出,其次,由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一直在析出,但气泡很小的时候你肉眼看不到,而啤酒中的气泡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分子运动挤压,而筷子不会给这些气泡以压力,所以这些气泡容易从其他地方被压到筷子上,显示为吸附在筷子上,很多小的气泡融合在一起,逐渐变大,相应的浮力也增加,最终脱离筷子的表面张力冒了上来。
5. 什么是啤酒的喷涌现象图片
酒花感染霉菌后能使啤酒喷涌。酒花贮存不当或在室温较高的仓库堆放很快感染霉菌,同时酒花中的酸含量迅速下降。酒花中的一些成分的异构化合物会诱导啤酒喷涌,如脱水绿、草灵酸、草酮、副蛇麻酮等一些衍生物是强烈的促进喷涌物。另外,酒花浸膏中也含有诱发喷涌的物质,一般来说,酒花浸膏中的氧化产物越多,其生产出的啤酒喷涌势越大。
6. 啤酒会发出咝咝作响并且起泡沫是因为
啤酒倒进不锈钢杯里会生出许多泡沫。这种泡沫有人叫作“啤酒花”。其实它和一种叫作二氧化碳的气体有关。啤酒生产酿造过程中,需要把二氧化碳加以压缩,使它溶解在酒液中,然后装瓶加盖。
当喝啤酒时,由于瓶内的压力比瓶外大,一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就纷纷鼓动往外冒,产生许多气泡;把啤酒倒进杯子,气泡会冒得更多。
不仅啤酒,人们根据同样的道理,把二氧化碳压入水中做成各种含有碳酸气的夏天消暑饮料
7. 啤酒喷涌现象的原因
没有尿。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大麦芽、啤酒花、酵母、水。这些原料都是纯天然物质,如德国的啤酒厂大都还按照1516年皇家颁布的德国纯粹法令,只使用这4种原料,其他大部分的国家或地区在啤酒中都添加了辅助原料如玉米、米、蔗糖、小麦、淀粉、水果、蜜糖等。
啤酒大概有九成是水。不同的水源有不同的矿物成分,水会影响啤酒的品质和味道。通常情况下,软水适于酿造淡色啤酒,碳酸盐含量高的硬水适于酿制浓色啤酒。
淡色啤酒用水要求为:无色,无臭,透明,无浮游物,味纯正,无生物污染;硬度低;铁、锰含量低,它们的含量高对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喷涌现象;啤酒里不含亚硝酸盐。
8. 什么是啤酒的喷涌现象呢
软水适於酿造淡色啤酒,碳酸盐含量高的硬水适於酿制浓色啤酒。
淡色啤酒用水要求为:无色,无臭,透明,无浮游物,味纯正,无生物污染;硬度低;铁、锰含量低(含量高对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喷涌现象);不含亚硝酸盐。
9. 啤酒开瓶器
桌子角磕住瓶子边缘的凸起,用力拍打就打开了
10. 啤酒的出现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11. 啤酒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
啤酒之所以会有泡沫,首先是由于啤酒在发酵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装瓶时又充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另外,啤酒花、麦芽汁和酵母菌等啤酒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并溶解在啤酒中,具有独特的“起泡”作用。又由于“起泡蛋白质”的黏着度比较大,这就使啤酒泡沫留存的时间比较长,出现啤酒泡沫“挂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