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抵制日货闹出的动静确实不小。有韩国民众为了显示抵制日货的决心,竟然把原先购买的一辆日系汽车亲手给砸了。现在,54.6%的韩国民众正在参与抵制日货活动,导致很多日本产商品销售额大幅下降20%以上,韩国赴日游人数也大为减少。
在抵制日货的同时,韩国政府和相关各大企业都强烈要求日本尽快恢复三种半导体原材料的供货。为此,韩国和日本代表还在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闹起来了,韩国指责日本违反世贸组织规定,而日本拒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日韩代表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在供应半岛体原材料的问题上,日本的态度并没有软化。众所周知,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如果日本迟迟不恢复对这三种原材料的出口,将会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从而又会进一步影响韩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日本一开始宣布限制出口制造半导体的三种原材料,就在韩国国内引起了很大震动。在多次要求日本恢复出口这些原材料遭到拒绝后,引起韩国上下一致的愤怒。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了。韩国民众发起的这场运动,一是发泄对日本的不满,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以此向日方施加压力,从而达到让日本同意恢复供货的目的。
但目前来看,日本似乎不吃韩国的这一套。无论是要求世贸组织过问,还是向美国搬救兵,日本态度一直很强硬,而且还对日方采取的限制出口半导体原材料做辩解。很显然,在这轮贸易风波中,韩国是处于下风的,无论从经济实力和抗压能力上,韩国都大大逊于日本。这当然与韩国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韩国经济在二战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门类并不齐全,而且很多还以加工零配件为主,这样就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供货方及下游终端产品方的制约,使韩国制造业面临很多风险。这次日韩贸易风波,正体现了这一点。而造成韩国目前困局的直接原因,则是文在寅在强征劳工和慰安妇等问题上对日本的强硬态度。
文在寅担任总统后,韩国经济增速放缓了,由朴槿惠执政时期3%的增长率下降为现在的2.4%。文在寅当初包括增加时薪的很多承诺无法实现,这当然会引起很多民众的不满。为了转移民众视线,文在寅在涉及日本强征民工和慰安妇问题上的赔偿与道歉问题上,态度强硬,想以此唤起韩国人的爱国热情,从而支持他这个韩国总统。
但让文在寅没想到的是,日本人更狠,干脆对韩国来个釜底抽薪,让韩国的半导体产业直接就玩不转了。文在寅对此当然心急如焚,经济本来搞的就不怎么样,半导体产业要是垮了,韩国经济更会遭受重创,他这个总统还当不当?正所谓有病乱投医,韩国又是找世贸组织,又是找美国,寻求他们的帮忙,在国内更是掀起规模空前的抵制日货运动。不过,当这些措施都使用完后,日本如果还不妥协,不知文在寅还会有什么办法?
题目说的很形象,韩国的确已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文在寅政府一方面挑动民意抵制日货,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日本半导体材料的合适替代品,只能再次求助日本,这么自相矛盾的做法放眼天下,估计也就只有宇宙第一强国韩国能够做出来了。
安倍之所以敢放心大胆的对韩国进行掐脖子式的制裁,就是看准了韩国离不开日本半导体材料这个软肋,并且安倍也清楚即便事情闹到了美国老大那里,美国也会故意偏袒日本,因此在日韩贸易争端方面日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事实没有出乎安倍所料,在昨天的世贸组织会议上,韩国代表两次提议与日本代表单独会谈,但日本代表对此置若罔闻,韩国急着与日本会谈无非就是想与日本谈半导体材料供应问题,结果日本连会谈的机会都不给韩国,韩国能奈日本何?
至于韩国所期待的美国调解人博尔顿,则更没有给韩国带来韩国所期望的结果,博尔顿的日韩之行名义上是来调解日韩贸易争端,实际上就是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而已,加上突发的俄罗斯军机与韩国军机的摩擦事件,博尔顿更是绝口不提调解之事了,韩国指望美国调解的希望也落空了。
本身文在寅企图用挑动民意来破日本制裁之局就是个下下之策,民意不是那么好玩的,搞不好就会面临下不了台的尴尬,现在果然如此,韩国国内目前抵制日货的民意汹涌,文在寅政府却不得不低头寻求日本对半导体材料的解禁,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估计文在寅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