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设备

邙山大战中李密手下大将如云,为什么还会败给王世充?

啤酒之家 2022-06-11 19:32 点击:84

瓦岗军是很能打的。

徐世勣、秦琼、程知节,都是后来开唐名将,而其统帅李密也是“天资明决”之人。

瓦岗英雄屡败隋军,威名远扬。

而在洛阳之战中,他们曾在与王世充“前后百余战”中屡败王世充,打得王世充只能龟缩。

可是,在最后的邙山决战中,瓦岗军却被曾经的手下败将王世充打得一败涂地,迅速崩溃。

这是为什么呢?

战略失策:错失机遇,注定了洛阳之战是“炼狱模式”自瓦岗军领袖翟让让贤于李密后,瓦岗军又接连取胜,成为威震中原的反隋主力。

在攻占荥阳等地后,李密决心攻取洛阳!

617年四月,李密出兵,一度发展十分顺利。虎牢等地纷纷归顺,裴仁基、秦琼、罗士信、程知节等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瓦岗军的。

其后,瓦岗军更是轻松袭破了回洛仓,控制了大粮仓,直逼洛阳城。

可是,很快,瓦岗军就遇到了麻烦。

隋军组织起来,奋力抵抗。

瓦岗军对偃师、金墉等城久攻不克,回洛仓也反复易手。

显然,洛阳并不容易攻克!而且,当时,周边地区,尤其江都等地仍有大批隋军、群雄军。

五月,柴孝和提出:不如避实就虚,趁虚攻取关中。再回师关东,一举定天下!

当时,尽管长安仍然是隋都城,但隋炀帝即位后,统治重心已经逐渐东移到洛阳。

隋炀帝到江都后,洛阳仍有隋军20余万(不包括后来才来的王世充)!而且,运河通后,江都隋军等地回洛阳也是极方便的。

避实就虚,先取关中,以高屋建瓴之势图取天下,可谓当时的上策。

而当时如果瓦岗真的图取关中,恐怕无人能够阻挡。

后来,李渊起兵后,决意全力先取关中,担心李密来抢,特意卑词致书,稳住李密。

而瓦岗军商议此策的时间,比李渊起兵早了2个月!

可是,李密虽认为这是上策,但仍然以义军“皆山东之人,怎肯随军西去”,担心翟让等人在河南“各竞雌雄”为由拒绝了此策。

由此,就隋末大局而言,李密将夺取关中,高屋建瓴的机会留给了李渊。

就洛阳之战而言:李密在洛阳的作战,注定要陷入与若干方向强敌连续苦战的困境。

表面胜利掩盖不了战斗力的缺陷决议既下,李密再攻洛阳!

驻守洛阳的杨侗只得紧急向隋炀帝求救,隋炀帝调集大军,前来增援。

五月二十八日,李密、裴仁基与段达、庞玉的隋军列阵而战,大败,死伤过半。

六月十七日,李密整顿、补充后再战,击败隋军,夺回洛仓。

随后,隋炀帝又调王世充等人增援洛阳。

随后,王世充统一指挥洛阳隋军十余万,与瓦岗大战。

王世充军的战斗力确实高出义军一筹。

王世充率精兵在洛北列阵,李密亲率精兵渡河迎战,结果大败,柴孝和落水而死。

李密遂发挥起义军机动灵活的特点:一面与敌正面相持,一面袭敌后方营地,调动王世充后,大败之。

随后,翟让率军出战,不利而退,王世充猛追,李密乘其不备,两翼、背后夹击,大败之。

最后,王世充在得到大批援军后,渡洛水来战斗。

隋军指挥不统一,秩序混乱,但先成桥的虎贲郎将王辩桥孤军突进,居然占据优势,“密营中惊扰,将溃”。只是王世充未知情况,鸣金收兵。

结果,李密趁机反杀,大败隋军。

黑石、洛水,连番失利后,王世充“畏缩不敢出”。

尽管瓦岗军连败王世充,但是,也暴露出巨大的问题:瓦岗军正面交战能力不及对手。

在洛北之战等正面对决中,瓦岗军往往失利,而在洛水之战中,即便是孤军冒进的隋军,也打得瓦岗军“将溃”。

洛阳附近的隋军,皆是精锐。瓦岗军只有发挥农民军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和卓越的指挥,才可以击败对手!

此消彼长:形势使然就在王世充部被压制时,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是瓦岗军内部的变化。

617年十一月,李密杀掉了瓦岗军创始人翟让!

尽管李密对翟让旧部多加安抚,极力控制影响,但瓦岗军“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

其次,是“第三方介入”,“鹬蚌相争”

618年三月,隋炀帝被杀了!

宇文化及率禁军及江淮士卒10余万人,企图北归。

无论对洛阳杨侗,还是对李密,宇文化及都是一个巨大威胁。

但是,夹在中间的李密,显然是最先受到威胁的。

尤其是:对于缺乏粮草的宇文化及来说,李密手中的那几个粮仓,比洛阳城的诱惑大多了!

李密只得接受杨侗册封,专心对付宇文化及。

后人把李密与杨侗联合,陷入“鹬蚌相争”态势认为是李密战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是宇文化及进占黎阳,打击李密在先,李密如果不接受杨侗册封,就会陷入“腹背受敌”。

李密的选项并不多,这一点早在他放弃趁虚进军关中,一意图取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最终,李密击败了宇文化及。

不过,瓦岗军元气大伤,“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皆倦”。

而且,由于府库空虚,李密连奖赏将士都很难做到,士气低落。

同时,洛阳敌军变强了。

原本,隋军既有原驻洛阳守军,又有各地援军,彼此不一。而洛阳内部权力斗争也十分激烈。

就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激战期间,王世充政变,夺取了权力。

因此,王世充已可以自如统一调度洛阳一切资源作战。王世充悉心备战,“人心渐锐”、“器械精”。

此消彼长间,王世充开始反击了。

扬短避长九月初十,趁瓦岗军初破宇文化及元气未复,王世充发兵来攻。

瓦岗将帅再次讨论对敌之策。

裴仁基指出:王世充精兵来攻,洛阳必虚;我们正面据险抵挡,侧面袭洛阳;王世充知洛阳有危必然回救;我军不与急战,就按照这个套路,疲惫他,“破之必矣”。

李密极为赞许:公言大善!

同时,李密指出:王世充兵精器利,利在速战;瓦岗粮草充实,利在持久;瓦岗只要凭坚城挫敌锋芒,可以全胜!

裴仁基、李密的思想,延续了瓦岗军长期以来灵活机动,不与硬拼的指导思想。

而且,当时,洛阳城外的金墉、偃师这样的坚城,北邙山这样的险要,兴洛仓这样的粮仓均在瓦岗军掌握,完全有条件这么玩!

不过,单雄信等人坚决反对。

他们认为:我们人多这么多,而且江淮新附将士(宇文化及旧部)正想立功,怕什么?

大多数将领都主张采取单雄信等人的速战方略。

李密按不住众将,只得放弃其正确意见,屈从众将。

显然,李密并非智力不济,而是其治军挑战已经接近极限。

先是翟让事件,后是连番苦战,再是惨胜后因府库无钱“有功不赏”,众将的情绪已经接近临界点。

李密压不住众将的情绪,只得“惑于众议”,做出了扬短避长的决策。

试探之战次日,王世充派数百骑兵进攻偃师城北的单雄信。

裴行俨、程知节率军自北邙山救援,与敌遭遇。

裴行俨中箭倒地,程知节救起;敌骑来追,程知节奋勇杀回,挫败敌军。

程知节的个人勇武,救下了裴行俨,也避免了惨败。

但是,这一天的作战中,骁将孙长乐等十余将领受重伤!

显然,经过一个多月的此消彼长,双方战斗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同时,王世充发现:瓦岗军仍然轻敌,“不设壁垒”。

实力不济,却满满的优越感,这样的部队,已经是软柿子了!

王世充决心一战破敌!

一战而破王世充所率精锐,多是江淮劲卒,信巫术。

王世充一番迷信操作,洗脑,打鸡血。

当夜,王世充派200精骑潜入北邙山设伏。(裴行俨、程知节等名将正驻此,不能察觉,可见其士气之低)

次晨,王世充带领打了鸡血得江淮勇士朝着瓦岗军主力冲杀过来。

瓦岗军兵力数倍于敌,他们相信王世充会进攻偃师这样的据点,但是,未曾想到王世充敢来找瓦岗主力决战!

李密等人仓促迎战,在敌人不要命的冲击下一时陷入被动。

当然,对李密这样的老江湖,你想靠一波猛冲就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瓦岗兵多,一旦缓过神来,王世充的“袭击红利”消失,瓦岗军仍有胜算。

王世充没有指望一波冲死瓦岗,他制造混乱,只是为了释放一个更大的混乱计策:谣言计。

激战正酣时,瓦岗军突然看到李密被绑起来示众,敌军高呼:李密被抓了!

这个李密,当然是王世充事先准备的长相酷似之人。

不过,乱军之中,起义军不明就里,士气大挫!

这时,埋伏于北邙山的200骑兵从高处疾驰而下!

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击瓦岗军激战部队,而是疾驰到瓦岗营寨,纵火焚营。

前面看到自己的主帅被抓了,后面看到自己的营垒被烧了···

原本自称急着要立功的新附军队,张童儿、陈智略等人直接投降!

瓦岗军彻底崩溃!

王世充大胜!

大崩盘邙山之战中的崩溃,只是瓦岗军大崩盘的开始。

当时,以兵力论,瓦岗军仍然居多!

但是,崩盘已经开始了。

王世充乘胜进攻偃师,义军将领被部下劫持,投降!裴仁基等名将也跟着被俘。

随后,洛口仓守将邴元真也派人迎接王世充。

此时,李密最后挣扎了一次。

他得知炳元真要投降,“知而不发”,试图将计就计:好好埋伏,然后对渡洛水的王世充军“半渡而击”,挫败敌人,稳住形势!

李密,一如既往的有谋呀!

但是,崩盘的力量,是谋略扭转不了的。

到王世充渡河时,士气低落的瓦岗军侦察部队居然没有发觉!等到王世充直抵洛口仓时,单雄信等人又不肯出击···

都这样了,还玩什么玩···李密彻底死心了,逃走了···

炳元真、单雄信等人投降。

此战,瓦岗军被俘者达十余万人,损失了多位战将,从此一蹶不振!

邙山之战,李密被王世充以少胜多,一蹶不振。

平心而论,李密之败,并非其用兵之能不及对手。

对如何敌我优劣势,以及如何击败王世充,李密是很清楚的。

讽刺的是,在此战的几个关键节点,李密都明明知道该作什么,却偏偏要放弃···

在战略上,他知道趁虚进军长安,是上策。

可是,他担心众将不肯跟随西去,又担心翟让“各竞雌雄”而选择进军洛阳,“挑战高难度”。

结果,他击败了洛阳隋军,迎来王世充;击败了王世充,迎来宇文化及;击败了宇文化及,又迎来恢复元气的王世充···

在战术上,尽管他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认为应该采取“守势”消灭王世充,却依然屈服于众将的压力,被迫选择不利于自己的速战速决。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李密依然看到了稳定形势的机遇:半渡而击,挫败敌军。但军心已涣散,基本的侦察不到位,基本的联合打击无法执行,最后只有无可奈何地迎来大崩盘。

因此,归根到底,李密的失败,是瓦岗军组织建设上的失败。

瓦岗军虽坐大,但在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军事决策上仍然非常粗糙。

军队建设上:军队仍然是各将率部“以义聚”。

在李密杀翟让、瓦岗军连番苦战、惨胜无法得赏后,“以义动”的凝聚力也到了临界点。

军事决策粗糙:最高领导,虽有过人之处,但在决策上仍然只能“民主决策”,无法独断专行。

这些弱点,注定了表面强大的瓦岗军,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更不可能成为一统天下的政权。

瓦岗英雄要充分发挥其才能,还要去找真正的“真龙天子”。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要走得远,内部建设与战斗能力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瓦岗军首领李密坐拥数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其中不乏有程咬金、秦琼等让世人敬畏的大英雄。但是他在和王世充的邙山大决战中竟然败兵给王世充,手下的多位猛将更是被王世充生擒,实力强大的他究竟为什么会战败呢?

公元618年,李密召集了手下的所有精兵猛将,与王世充在邙山展开期待已久的生死大对决。而他的错误决定也注定了他的惨败,因为在开战之前,大将军裴仁基和魏征等人都曾给过李密正确的作战策略和建议。但当时的李密就像着了魔似的,似乎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人的建议,反而很欣赏单雄信提出的直接与王世充正面对决的策略,也许是单雄信抓住了李密当时的心思投其所好,使得李密很快就上了单雄信的当,而这也为他在即将到来的战败中埋下了伏笔。

李密将自己的军队兵分三路,自己带一队人马直接北上直奔王世充的大营,将另一队人马交给单雄信驻扎在偃师城北,让王伯当留守大本营,自己亲率诸将出战。但是让人意料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正当人数将才都占优势的瓦岗军与王世充展开大对决时,却被王世充来了个内外夹击,眼看裴行俨及程咬金等大将身负重伤,而单雄信却按兵不动,迟迟不救。战争持续到第二天凌晨,王世充派大部队潜入北邙山,还未等瓦岗军反应过来就抢先发起前所未有的猛攻,李密的大军直接被一举击溃。

事已至此,大家都明白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为时已晚。原来单雄信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临阵投敌,背叛了李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有意暗中帮助王世充,导致李密彻底惨败。(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下一篇:酿酒设备用什么杀菌?
上一篇:小型制砂机的价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