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鲟是海鲜还是淡水鱼
中华鲟是江鱼。
中华鲟一般生活在大江或近海中,是一种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到了5-6月份可以群集于河口,秋季到上游产卵。作为杂食性鱼类,它通常以水生动物为食,可以吃鱼类、虾蟹、软体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等,幼鱼则吃昆虫的幼虫。需要注意的是,在洄游期间,它是不吃东西的。
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2. 中华鲟淡水鱼还是海水
鲟鱼分淡水鱼也有海水鱼,所以鲟鱼不一定是江鱼
3. 中华鲟是海水还是淡水
1.选择健康的鲟鱼
在水族箱中左右流动的活泼鲟鱼较为健康,避免选购沉在底部、不大喜欢流动或将嘴浮出水面打圈的个体。但是鸭嘴鲟鱼身体状况良好时,会沉入水族箱底不断地觅食,这时就可以选择表情丰富,并以大口食饵的强壮鱼只。
同类的鱼中,形体有大小之分时,则不需考虑,当然是选择较大的鱼只。近年来,有进口较小的鱼的趋势,值得忧虑的是其是否能够耐得住运送旅途的劳顿及水质的变化。因此最好还是选择较大的鱼只饲养为宜。另外,也需要考虑饲养水族箱的大小及本身的预算等条件,最好是同时饲养多条,让他们较积极地抢食,当然鱼数多食饵也应增加。
2.设置饲养鲟鱼的水族箱
水族箱的长度至小为60公分,可能的话,采用70-95公分长且深度的水族箱则更佳,但仍以底面积大者为优先考虑,底砂可用硅砂或细的珊瑚砂。水质方面,虽然不一定非要硬水不可,但是若使用饮水则鲟鱼有容易生病之虞。因此,在用砂方面应该避免使用易造成水质变化的大砂。
过滤器宜采沉水式动力过滤器,滤材则以过滤性强的陶瓷过滤珠或其他较具效力的砂为佳。虽然沉水式过滤器所附的马达,扬起的水流对其他鱼类而言过强,但对饲养鲟鱼有着良好的效果,水族箱中的鲟鱼不但喜欢水流,而且喜欢朝一定的方向流动,有了强大的水流,经常慢游的鲟鱼正好可以藉助其力。
到底水族箱中是否需要混入海水呢?如果是20公分长以下的水族箱,则可用纯淡水饲养,但若能加入1/4或1/3的海水,可以确保鱼儿不易生病。当然,用品质良好的人工海水来取代亦可。
3.水温管理的重要性
想要长期地饲养鲟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适当的水温。一般来说,鲟鱼适合15-20℃的水温,惹超过30℃以上,鲟鱼会死去,若低于10℃以下,则会导致鱼儿食欲不佳。因此,在冬天时,可以装置加温器来保持水温的稳定,较恼人的则是夏天时的处理。
从七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水族箱中的水常温超过30℃,甚至34℃是常有的事,如果恰逢全家出游,这种水温根本无法饲养鲟鱼,此时就得使用水族箱的冷却器或家中的空调。水族箱用冷却器可以使100公斤升至1吨的水保持在温度10℃以下,横放于水槽下时因其体积小,所以也不太看得见它。问题是这种装置并不十分普遍,因此价格之昂贵可想而知,加上散发出的热气往往排在室内,有时为了让水族箱中的水温降至15℃以下,却使得室内温度超过35℃。因此,如果在夏天要将水族箱的水温保持在25℃以下时,可以加强室内的空调并频繁换水,或者以空调将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3-25℃之间。假如鱼迷们能够拥有专用的饲养室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专门的配备又想把鲟鱼养好,则非得靠上述的方法不可。
4.鱼饵
鲟鱼最喜爱动物性的食饵,而且食量颇为惊人。幼鱼可喂以冷冻的小鱼或海中生物,生饵则可选择蚯蚓或红虫等,当鱼身超过25厘米长时,应换喂食较大的食饵,如冷冻或去盐的海中生物等。对于鸭嘴鲟,只喂食蚯蚓
4. 中华鲟是淡水还是海水鱼
中华鲟是河鱼(淡水鱼),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其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非常高的科研、药用以及观赏价值。
中华鲟体形呈长筒形,前粗后渐细,腹部较平,横截面呈五角形。头大平扁,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侧面为犁形。口大横裂,下位,能自由伸缩,吻腹面有2对须,横行排列,位于吻端至口间。眼小,侧上位。眼间隔宽。位于眼前缘有2对外鼻孔。皮肤较光滑,背骨板1行,10-16枚,一般12-24枚,众数13枚,左右侧骨板各1行,26-42枚,一般31-37枚,众数11枚,背鳍位于体之后部,臀鳍与背鳍大体相对,尾鳍歪形,上叶大于下叶。身体在侧骨板以上为灰色或青灰色,侧骨板以下由浅灰逐渐到黄白色,腹部呈乳白色。鳃耙数16-21枚,是区别于达氏鲟的重要依据。
5. 中华鲟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
海里有中华鲟,中华鲟是淡水鱼,也会生活在海水里。
中华鲟是起源于白垩纪的一个古老的鱼类种群,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鱼类品种,它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里,在繁殖期,逆流而上,洄游至淡水江河,并在淡水栖息一年促使性腺成熟。在这一年内,中华鲟几乎不会觅食,身体消耗依赖于以前储存的脂肪等,待产完卵后,再次返回大海。新生的幼鲟在第二年秋季,体长达到30厘米左右时,自江河游向大海。
6. 中华鲟是海鲜还是淡水鱼类
鲟鱼吃什么 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幼鱼期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为水蚤类,也可摄食小型虾、蟹、蚬类;成鲟在海洋中主要摄食底栖鱼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鲟一般停食。
7. 中华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鲟鱼的营养价值:
1.鲟鱼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2.鲟鱼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3.鲟鱼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8. 中华鲟属于海鱼还是淡水鱼
中华鲟不是海产品
中华鲟是淡水鱼。它一般生活在大江或近海中,是一种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中华鲟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到了5-6月份可以群集于河口,秋季到上游产卵。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淡水鱼的解释, 生活在淡水里的鱼,如鲫鱼、草鱼、鲤鱼 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之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9. 中华鲟是淡水鱼类吗?
中华鲟是类属于鲟形科目类的一种,颜色有青灰黄三种类别,可活四十余载,通过其名字就可知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在国内的生长环境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该种科目的鱼类普遍繁殖率低下,私自捕捞宰杀是要负相关刑事责任。
10. 中华鲟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
湿地鸟类
我国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据湿地调查统计,我国共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主要由鹤类、鹭类、雁鸭类 、鸻鹬类、鸥类、鹳类等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猛禽和鸣禽,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鸟类共10目18科5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共44种。 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记录到9种,占60%;此外,还有许多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根据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我国北方的寒温带和温带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以冬候鸟和留鸟为主。很多迁徙鸟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湿地鱼类
我国大部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海岸湿地,水温适中,光照条件好,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此鱼类种类多,经济价值高。我国鱼类约有3000种,其中湿地中鱼类有1000余种,占全国鱼类种类1/3。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构成(国家林业局,2001)。
内陆湿地鱼类种类多,有13目38科约770种(包括亚种,下同)。其中北方区以鲑科、茴鱼科、狗鱼科、江鳕科等耐寒性较强的鱼类为主, 此外还有一些鲤科、鳅科和刺鱼科的种类;西北高原区,生活着适应高原急流、耐旱耐盐的鳅科及青海湖的裸鱼;江汉平原区的鲤鱼类特别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中心;华南区和西南区均以鲤科、鳅科和鲇科种类为主。沼泽湿地是多种鱼类产卵和繁殖场所,如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是冷水性鱼(如鳇鱼、大马哈鱼、鲟鱼)的繁殖地。
近海海洋鱼类划分3个区。黄、渤海区生活有鱼类250多种,著名种类有小黄花鱼、鳕鱼、太平洋鲱等;东海区是我国主要浅海鱼场区,生活有700多种鱼类,主要大种类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鲳、鳓、真鲷、海鳗等;南海区生活有鱼类800种,经济鱼类主要有鲷、蓝圆鲹、沙丁鱼、金钱鱼、金枪鱼、鲣鱼、旗鱼、鲨鱼等。
河口半咸水鱼类共有60种,过河口洄游性鱼类20-30种。
湿地两栖类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从水到陆的过渡类型,它们除成体结构尚不完全适应陆地生活,需要经常返回水中保持体表湿润外,繁殖时期必须将卵产在水中,孵出的幼动物还必须在水内生活;有的种类甚至终生在水内生活,所以两栖动物全部归入湿地动物。据统计,我国两栖动物共有3目11科45属300种。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古北界成分次之,广布种较少。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2目3科7种。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其中西南地区种类最多。两栖类中无足目仅有版纳鱼螈1种,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湿地;有尾目大多是水栖湿地种,如大鲵、贵州疣螈、东方蝾螈等;无尾目数量较多、分布甚广。
湿地爬行类
爬行动物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真正陆生动物,但其中有一部分种类生活在半水半陆的湿地区,是典型湿地种。但其中一部分次生地回到水中生活(海水或淡水),一部分则经常在水域中或其附近生活。在我国已知412种爬行动物中,有3目13科49属122种应属于湿地野生动物。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仍占明显优势,其中龟鳖目除陆龟科外、蛇亚目游蛇科的部分种类都分布于我国南部,属东洋界成分。古北界成分集中于蜥蜴目鬣蜥科的一些种类。广布种不多,常见的有乌龟、鳖、赤链蛇、蝮蛇等。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3目6科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