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险一金,周末双休,年假大半个月,一个月三四千上班很闲,今年22岁,我该不该离职?
我说一下我自己吧。我今年35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是08年大学毕业的,在一家国企,也是工作轻松,做了七年,期间生了大宝。15年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因为工资低啊,只有三千不到。但是单位离家近,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我新的工作还没找好,就意外有了二宝,刚好赶上16年二胎放开,所以就生了下来,然后开始全职在家一直到现在。二宝刚刚入园了,我正在重新开始找工作。却感觉压力好大,先不说人家要不要,自己找工作就顾虑重重,不能找离家太远的,不能找经常加班回家晚的,不能找会出差的。我公公七十了,只能帮忙接送孩子,其它不能指望,我不能太晚回家。大宝学前班了,每天晚上要陪读讲故事,监督写作业练舞蹈,二宝也要简单的教育,晚上还要做饭,时间很紧的。找什么样的工作真的感觉很局限,自己也没什么特长,在国企干了那么久,然后又全职在家几年,个人真的缺少自信,对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点怵。我现在工作还没找好,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自己能否开始工作不抱有希望,总觉得自己上班之后,公公应付不了家里的一切,现在两个孩子在同一家幼儿园,离家很近。等大宝上九月份上了小学,想起就觉得头疼。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当初不辞职,一直在那家单位,现在就没有这些问题,家庭和工作可以兼顾,小学就在公司对面小区,家离公司公交就四个站,是不是很方便,工作不忙的时候可以出去处理点私事。或许我应该更早的辞职,在外面搏一搏,自己有一技之长。现在年龄过了35,没有特长,什么单位要都不知道呢。说这么多,我是觉得你更应该考虑自己是不是事业型女性,如果是可以考虑早点辞职,如果不是那就一直在这个单位,你现在可能单身,等你有了孩子就会知道这种单位的好处了。
你之砒霜,人之蜜糖。
同样的工作,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的人觉得乐在其中,有的人觉得如坐针毡,根本就没有一定的数。
针对题主这种情况,羡慕的觉得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强烈欲望向上走的觉得你这是在养老,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因为大家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给你出主意,看上去是在帮你,实际上是在说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投射成了你。
该不该离职,其实你自己最清楚!
五险一金、周末双休、工资4000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才22岁,很年轻,你想就这么过还是有更多的尝试?每个人想法不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没有什么对错。
在多数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劝你换一换、多尝试不同的工作,毕竟你很年轻,有尝试的资本。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但是也没有必要为了换工作而换工作,如果你没有目的性,只是尝新鲜,那很有可能只是在低水平上做重复工作而已,并没有实际的价值。
所以说你离不离职并不是重点,即便你换了一份工作,真的就不一样了吗?如果是为了解决上班很闲的问题,那你有很多选项,比方说利用闲余时间,考试、读书、做自媒体,都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有很强的自驱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选择离职,因为我觉得上班没什么事干,又学不到东西,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青春,虽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见缝插针的学习,但毕竟碍手碍脚,不能专心;而且人是环境影响下的动物,大环境不求上进,个人追求上这是需要极强的自制力的,我没有这种自制力。所以我会去寻找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趁年轻的时候多见见世面,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方法,可能比拿多少钱、休息多长时间更重要。
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不会离职。尤其是家里条件比较好,希望工作比较稳定的,有这份工作干着其实挺不错,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还有很多个人生活的时间,到哪里去寻找这份工作呢?不如在这干着,以后再说。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关键是你自己要的是什么?别人说再多都没有用。
说到底,要做你喜欢的,符合你的价值观,不要厌烦就好。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二、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
多谢邀请,怎么才能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本认为先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吧。产品具有实用,质量过硬,科技领先等等去完善客户的需求,你的产品自然的销出去!夕俗话说:
好女不愁嫁,好货不愁卖!
低劣质产品就算你销得出去,也不能长久发展下去! 更没有人支持! 这也是生产商的禁忌之一!!!
本文化低,只能简述…
谢参阅评论
謝仙作红木家具馆邀答!
问: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产品更好的推广出去?
一种是行动上的,营销效应。就是走出去对产品进行营销,深入到需要的用户中间去,营销是企业产品推介出去必须走的一步棋,你不营,销难动,这需要搜集信息,然后进行跟踪服务,立足于踏实的服务作风。
二种是宣传上的,广告效应。就是让市场熟知你的产品,不要吝惜广告费,把产品推向市场你需要宣传,如果对产品自信程度高,还要做声势浩大的宣传,以各种宣传或广告方式,让你的产品深入人心。媒介、宣传单、产出推介会等都是宣传形式。
三种是联动上的,客户效应。就是通过使用过你的产品客户去反馈使用效果,可召集客户见面会,回访用户等形式,倾听他们对产品的意见,一方面可不断改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客户推介了产品。客户感染客户是一种最有效的推广产品形式。
四种是质量上的,品牌效应。就是在市场上对自己的产品树口碑,千好万好不如口碑好,产品若好的名声在外,自然声誉出去了,必会在无形中让你的销售锦上添花,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牌观念会越来越强。
倘若四管齐下推动产品有力,在产品的推广上,一定会在市场上引起反响,当产品在市场上被人们认可,于销售必会产生良好效果。
三、身陷「洗稿门」的周冲通过自媒体月入百万,为什么写原创反而赚不到钱?
勤勤恳恳写原创,收入却不及成天洗稿和抄袭的人来得多?因为一篇优质原创内容常常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这些内容到底多贵?我们分别从漫画、图片和文字三个角度和三家内容团队聊了聊。
新媒体漫画内容成本多高?一篇漫画一千元
作为新媒体漫画内容创作的代表者,视觉志旗下公众号“少女兔”每天源源不断生产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漫画。
这样的漫画成本多少?我们询问了新榜俱乐部成员、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他回复:生产成本平均一篇一千吧。
其中主要是人工成本,沙小皮称视觉志有6个文案和6个画师,目前还在招人,理想状态是20个人。
从数据来看“少女兔”的传播效果足够漂亮,但同样面临着被人一声不吭拿走的问题。提及被侵权,沙小皮说:“我们这个在微信上有图片原创,微信体系内还好,转发都会自动标注。”
但是公众号以外的随意转载非常多,不过,沙小皮的心态倒也积极,外部侵权都没做处理,因为他们的漫画是IP形象,所以不管谁转发也算是为他们的IP形象做传播。
图文内容有多贵?“星球研究所”:每篇成本3-5万
如果你看过公众号“星球研究所”的文章,一定会对其中精美绝伦、大气磅礴的图文印象深刻。这个“专注探索极致风光”的公号虽然更新慢,但每篇都堪称精品,阅读几乎都是10w+,近期还产出几篇百万+爆文。
去年国庆假期,一篇《什么是中国?》获得200w+阅读。不少读者在评论区留言,看得热泪盈眶。
热泪盈眶的内容可不是拼拼凑凑来的。“星球研究所”研究员告诉我们,每篇文章的成本在3-5万元,包括图片成本和时间成本。
文章里那些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基本是由“星球研究所”向摄影师或图库付费购买使用。他们会联系摄影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国外的作品有些从图库购买,有些通过图库、IG、Facebook、邮箱、网站……与摄影师取得联系。
以《什么是中国?》举例,图片成本大概占文章总成本的1/3。
不过也有像NASA这样版权公开的图片源,在刷屏热文《别了,卡西尼》中,“星球研究所”就大量使用来自NASA的图片。
另一个成本是时间。制作如此精良的内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星球研究所”研究员表示,从选题到发文通常需要7-11天,顺利的话一周可以完成。有时为寻求突破,使文章不同于以前的思路,一篇甚至可能需要十几天方可完成,实际准备时间更长。每篇文章至少三人分工合作。
对话中,研究员透露一个有趣的细节:一个不算太多但也不能忽视的成本——购买书籍资料。不仅每周买,有时根据文章需要,可能每天要买几本。除了纸质书,电子书也要买买买,研究员展示了文件夹里15GB的电子书。
由“星球研究所”供图
说完成本核算,和很多优质内容生产者一样,“星球研究所”同样苦恼于被侵权。
文章时常被其它公众号、平台违规转载,或被洗稿和盗图。他们表示违规转载可以通过举报、私信联系等方式解决,但洗稿和盗图就比较麻烦。
“星球研究所”在评论区向读者说明图片版权问题
“星球研究所”研究员说,目前他们在考虑保护版权的方法,也明白现阶段维权成本还是比较高。
每个字20块钱,AI财经社宣告自己反侵权立场
相比漫画和图片,文字维权难度更大。
很多内容创业者有过这样的苦恼,辛辛苦苦和键盘搏斗的成果,第二天被别人复制黏贴得漫天飞,更有甚者,删删改改骗过平台,回头就标上“原创”。
无可奈何,连六神磊磊也只能贴出唐长老以回应抄袭者。
要知道写字也是有成本的!特别是专业报道。
“我们每个字20块钱,谢谢!”
10月20日,辛苦码字的“AI财经社”宣告自己反侵权立场。在反侵权公告中,不仅称“我们每个字的成本价已经达到20元”,更把矛头直指46家媒体机构,其中不乏业内外熟知的传媒巨头。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个字20元”的成本,到底怎么计算的?新榜对话了AI财经社相关负责人。
AI财经是2017年5月4日成立的商业全媒体综合品牌,旗下包括了《财经天下》周刊和AI财经社,专注提供有品质的深度财经报道。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AI财经的内容定位主打3500字以上的深度报道,对稿件要求较高,团队也是各个行业中最资深的编辑,稿件生产流程比一般媒体要长。
他解释AI财经社的成本核算逻辑。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从派选题开始跟踪时间,到记者交回初稿,再到编辑校对,最后排版运营……
记者平均每个选题“纯采访时长”至少20个小时,加上沟通出差等要花费10天。
写稿平均耗费3天,编辑修改也需要2-3天,前后加起来,每篇深度报道稿件生产周期差不多接近20天。
这个周期,要有包括记者、编辑、运营和主编同步参与,“5个人忙碌近20天”,成为其单篇深度报道稿件操作周期的基本成本,平均折算,成本价差不多一个字13元左右。
因此,在综合考虑之后,AI财经社提出了20元/字的维权价格。
目前,AI财经遭遇最常见的侵权是网站转载,令“AI财经社”头疼的是,他们的内容发布后有时没等自己的公众号推送,被其它公众号从别的网站搬走打了原创标。
“也有人要了微信公众号白名单,结果开完后,不仅是公众号,对方的网站、App、今日头条等很多地方都发布了这篇文章。”AI财经社人员表示这也是困扰之一,原本只是单一渠道的授权转载,最后变成了文章所有权共享,他们认为,很多人现在都会打这样的擦边球。
从AI财经社目前维权结果来看,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有至少5家违规转载的媒体和公司已支付了转载费用,更多公司仍然在商谈之中。
明明知道对方洗稿或侵权,但文字维权又嫌麻烦?自媒体人该怎么办?
AI财经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全权委托了一家知识产权维护机构,帮忙处理维权,会安排运营的同事专门负责各平台监控,做好取证工作。后续法律途径留给机构处理。
维权声明交代了他们的基本态度,不管眼前维权成本多高,都要放眼长远。
“传统媒体衰落,很大部分原因是网媒兴起的时候,大家没抱团维护版权,最终当流量被别人吸走后,加上技术变化,付出成本的内容生产者成了最大输家。”
AI财经社相关负责人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阅读渠道基本尘埃落定,这种情况下,内容创业者要吸取过往教训,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不要太在意早期的维权成本,不然内容会越来越不值钱。
在细节操作上,大家都觉得维权比较难,但AI财经社透露,现在已有大数据监测手段可以迅速监测到非法转载,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后,再选择定期公示。
“可能还是心理上,大家本能会觉得维权成本巨大得不偿失,但真的尝试会发现,成本没那么高,而且现在不维权,可能将来要付的代价会更高。”AI财经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作不易,创意无价……无疑,我们每个人都痛恨被侵权。
对机构或传统媒体而言,内容生产成本包含外出采访、印刷发行等一系列开支;对新媒体从业者而言,产出一篇优质内容,也绝非易事,背后可能是挠掉的头发、疯涨的体重和烧坏的烟肺……
真正好的内容从来不会是廉价和唾手可得的。《南方周末》反侵权公告中称,南方周末稿件每个字的生产成本是12元,凝结了记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南方周末》反侵权公告写下“让价格充分体现内容价值,这是对创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文字分量的彰显”,这份尊重同样适用于漫画、图片和视频,以及一切凝聚了汗水和智慧的内容作品。
我想说,认真的人死磕内容,有趣的内容比正确的更重要有时候,做自媒体你本身是很优秀的,内容也很打动人心,但就是推荐量不够,问题出在哪里了,出在死磕上了,死磕本身就是一种坚持,好东西就是需要坚持。坚持出好内容。肯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