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自酿啤酒

啤酒杯的由来(杯子的由来)

啤酒之家 2022-10-04 14:33 编辑:admin 208阅读

1. 杯子的由来

杯子是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形式多种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2. 杯子的起源与发展史

休·摩尔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1907年他在进入哈佛大学之前,还是一个与发明创造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学生。

刚进大学时,比他大一岁的哥哥劳伦斯发明了纯净水自动售卖机,但纯净水自动售卖机中使用的陶瓷杯易碎是个很大的问题。

体·摩尔由此展开了一连串的冥思苦想:“如果说陶瓷杯的缺点是易碎,那么使用不碎的杯子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不会碎的东西有什么呢?

纸做成杯子又轻,又摔不碎,但会被浸湿,只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不易被水浸湿的纸,就可以做不会碎的杯子。”

休·摩尔最终发明出了方便、安全的纸杯。

3. 杯子的由来语言教案

1.比较、观察扑克牌上图案排列不同。

2.能根据扑克牌上的图案颜色排列顺序,快速排列杯子。

3.体验 2 人对抗游戏的乐趣。

材料投放

纸杯橘黄、紫色、绿色、蓝色、玫红每色 2 个、叮钟一个、自制纸牌 20 张, 纸牌上的图案为新年吉祥物。

玩法及指导建议

1.两人对抗玩,一人 5 个不同颜色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平放在桌面上,再按照卡牌上的图案开始迅速摆放杯子。谁先摆好杯子,谁按叮钟,如果摆放正确,此牌归该幼儿。

2.幼儿翻看纸牌,根据纸牌上的图案迅速思考:卡牌上面的图案是垂直还是水平。

3.所有纸牌分完后,点数谁的纸牌数量多,谁获胜。

4. 杯子从古至今的演变

不倒翁是由古代的装酒的酒壶叫酒胡子演变过来的。

5. 杯子的由来及典故

有关夜光杯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十洲记》(亦称《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

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意思是说,在周穆王时,有西域的少数民族献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满杯。

刀长一尺,切玉如切泥。杯由优质的白玉制成,容积三升,夜里能发出萤火虫般的光亮。夜晚把杯放在庭院中将杯口朝天,到天明时杯中就盛满了水汁。

水汁喝起来既甜又香,这杯子实在是饮酒神器。

到秦始皇时,西域的少数民族进贡的只有昆吾割玉刀,没有夜光常满杯了。

6. 杯子的来历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

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

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

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7. 杯子的由来是怎么来的

世界上第一个水杯是:1892年牛津大学的一位苏格兰人詹姆斯·杜瓦尔爵士发明了真空保温杯。

8. 杯子的由来及发展

说到喝酒,咱们中国在这方面又有话要说了,因为中华文明几千年,留给我们的瑰宝实在是太多,久远的饮酒历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罢了。那么,中国久远的饮酒历史,创造出了什么样的酒文化呢?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要饮酒,先学会怎么酿酒,古人的造酒历史是什么样的?

1、中国的酿酒起源距今大约有5000年

整个人类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也就是距今约9000多年前的时候,已经有了造酒的行为。

而中国虽然不是最早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农耕工具,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种植粮食,而粮食一直以来都是酿酒技术出现的温床。

直到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的时候,人们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上挖掘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过的器皿,当然这些器皿都是曾经被先祖们用来装酒的容器。

所以由此可见,起码在那个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酿酒的这种行为,也就是说,中国虽然不是最早会酿酒的国家,但是却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酿酒历史可考证的就有将近5000年之久。

2、古人又是如何酿酒的?

酿酒自然是少不了催化剂的,而古人酿酒必用的一种催化剂就是你酒曲。

而酒曲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当时的人类的主食谷物,如果当季的没有吃完,然后又保管不善,让那些谷物发了霉或者发了芽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或霉化或发芽的谷物制作酒曲了。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酒曲上含有很多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们具有分泌酶的作用,分泌出来的酶又可以将谷物中存在的蛋白质啊,淀粉啊这类的物质转化为糖和氨基酸,接着又经过再一步的反应生成乙醇,也就是酒精。

关于酒曲的记载,目前最早的是在周朝的《书经·说命篇》这本书籍中,“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但是关于酒曲的起源历史,我想应该是在周朝更久以前。

就这样,古人在不理解生物习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凭着自己爱发现的聪明脑,酿造出了酒,从此就开始走上了终日饮酒甚至不可一日无酒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二、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是如何发展的?

1、商周时期,酒的品类逐渐丰富起来

殷商时期,关于商纣王有一个成语,叫做“酒池肉林”,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可以想见,当时的酿酒技术起码从产量上来说已经是非常丰富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商纣王作为一国之君,那自然要啥有啥,区区酒池算得了什么,老百姓多省一点口粮出来不就得了,但是这件事情起码证明当时已经有大批量生产酒的势头在里面了,产量上来了,也就意味着酒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物种了。

所以,到了周朝的时候,人们的酿酒技术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拔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当时酒的品种逐渐丰富起来。

就从古人为他们酿造出来的酒取名的现象上来说吧,有什么清酒,白酒,春酒,冬酒,稻酒等等,名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不过也挺具有纪念意义的,比如说春酒和冬酒就是在哪个季节酿造的酒,而稻酒的名称则是源自于他的酿酒原料。

虽然在周朝的时候,酒的品类逐渐丰富,但是当时的酒其实精确划分来说,就只有两大类,一种是清酒,一种是浊酒。

所谓清酒,就是酿造出来的酒液体看起来非常清澈透亮,不过这种酒由于酿造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度数比较大,喝起来容易醉;

而所谓浊酒,就是酒液看起来比较浑浊,因为这种酒的酿造周期短,所以度数很浅。

不管清酒还是浊酒,因为都是由大米酿造出来的,所以又都称之为米酒。

2、汉唐时期,米酒名酒成为主流,品酒盛行

虽然说古代米酒中的清酒较之浊酒度数更高,但是当时酒的度数与今天酒的度数相比,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你可能动不动就听说那个谁谁谁今天跟谁干了什么,一次性喝光了好几斗的酒,大约就是几十斤酒,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当时的人们酒量有多好,只能证明那些人的肚子真的容量很大罢了。

汉唐之际,人们饮酒依然是以清酒和浊酒为主,除此之外,在汉代的时候,又出现了名酒。

何为名酒呢?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止橘子认生长环境,名酒其实也是一样如此。名酒的酿造只能依靠一个地界的粮食、水源甚至是气候,改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品尝起来都会失了风味。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喜爱喝酒,那都是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中有好几个人几乎等同于酒痴一样的存在,整天都抱着酒葫芦不说,但凡是参加什么宴会,做个什么游戏,来一个文斗,也都离不开酒。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引以为流觞曲水”,曲水流觞这个游戏就是非常典型的存在。

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酿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唐朝的人也特别喜欢喝酒,大诗仙李白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酒徒,所以就和宋人喜欢聚在一起斗茶品茶一样,唐朝人也喜欢聚在一起品酒,给各种酒类点评一二,不评出他个冠亚军绝对不罢休。

3、宋元明清,酒类品种进一步丰富,酒的度数和品质也进一步拔高

前期人们喝的酒大多还都是米酒,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酒类品种可以说是攀上了一个高峰期。你能想象得到仅仅在《酒名记》这本书中记载的酒种类就多达200余种吗?

宋朝的政府因为凭借将酿酒权“收归中央”使得中央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加上由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饮酒的人多,使得酒肆的数量也多到难以想。

所以,不管是从政府和酒肆老板营收的角度考虑还是民众喝酒需求角度考虑,宋人酿酒的热情都会非常高。

到了元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比较豪爽,所以中原酿造出来的米酒可能他们喝起来就完全不够劲头,不够过瘾,所以,从西域传过来的蒸馏酒一下子就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除此以外,因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而他们是一个当时非常喜欢喝葡萄酒的民族,所以,元朝建立之后,葡萄酒也成为一种流行的酒类,受到大众的喜爱。

明清时期,早先的清酒和浊酒在度数和品质上都有了一个拔高,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喝酒,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一喝就是好几十斤了,除非是那个人想得肝硬化。

不过当时的米酒因为在度数上已经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所以他被换了一个名称,叫做黄酒。这个时期,黄酒逐渐成为了人们饮酒的主体。

所以,宋元明清时期的酒,相当于使过去的酒类品种更加丰富,使得酒的品质和度数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古人喝酒用什么助兴的东西“下酒”?

古人喝酒时的“下酒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游戏为基础的。

其实有一个活动自古以来在喝酒的时候都特别流行,叫做“行酒令”。每一个朝代都有行酒令这个说法,但是游戏的内容其实并不相同。

在汉代的时候,如果哪个人喝酒是不将杯子里面的酒喝得一干二净,就会面临惩罚,这就是最初的行酒令。到了后期,行酒令的内容愈加丰富,大多数情况下,在举办宴会的时候,行酒令的热潮会达到历史之最。

他利用的就是人们都喜欢热闹的习性加上酒壮怂人胆,所以在行酒令的时候往往氛围都非常好,每个人都心情愉悦非常享受。

前面也说了,王羲之在他的《兰亭集序》中说了当时在魏晋特别流行的一个士族文人间的游戏“曲水流觞”这其实既是作诗时用酒来助兴,以便达到文思泉涌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用游戏充当“下酒菜”,以便喝的更加尽兴罢了。

古人行酒令的方式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但是,行酒令作为一种酒桌上的助兴方式,直到现在也还依然十分流行,这也算是因酒而生的一种文化了。

总结:

古人从学会酿酒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这5000年中,关于酒的酿造技术,关于酒的酿造种类,还有关于饮酒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化,都是一笔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他更是形成了独特的酒桌文化,就跟那首歌词唱的一样“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不够,感情久,喝一口”,没有什么事情是在酒桌上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次不行,那就两次,总之感情好不好全看一口酒了。

9. 杯子的历史演变

没有特定的发明者。

“17世纪,咖啡饮用习惯由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一时期广泛使用的是土耳其式的陶制咖啡杯。随后,中国、日本传到西亚、再传至欧洲的瓷器杯具开始流行起来。这时期的瓷器杯子主要是茶杯,没有把手,需要放在深形瓷盏上配套使用。”

“咖啡杯上加上把手演变成现代大家所熟悉的样式、瓷盏也变成了浅碟,是从18世纪末期开始的。最初欧洲贵族向制瓷公司提出咖啡杯样式定制(加上把手),于是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茶杯的独立样式。”摘自阿汤咖啡

10. 杯子的由来和谁发明的介绍

美国Stanley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品牌,其创始人William Stanley先生在1913年发明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支不锈钢保温瓶。后来在二战中曾经服役美国空军,开始了军用飞机上的服役的悠久历史。

直至1949年,美国航空、铁路、海运线路及大型医疗机构中均广泛使用Stanley的产品,使得Stanley名声大噪。 经过不断的发展进取,在1995年创始人William Stanely先生获得了129项技术发明专利,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这时的Stanley保温瓶在全世界成为了高品质的“保温瓶”的代名词,其品牌Stanley也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标志。

11. 酒杯的来历

人们在喝酒之前习惯先碰一下杯,这个习惯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说是古希腊人创造的。

传说古希腊人认为,在喝酒时,人的鼻子可以嗅到酒的香气,眼睛可以看到酒的颜色,舌头可以辨别酒的味道,唯有耳朵被排除在外。因此,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清脆响声,耳朵也能分享到喝酒的乐趣。另一说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习惯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为了防止有人给对方暗放毒药,双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对方的杯中倾注一下,此后,便逐渐发展为一种碰杯的礼仪。

下一篇:四川青岛啤酒招商(四川青岛啤酒厂)
上一篇:啤酒社区推广(社区精酿啤酒)